笔趣阁 - 奇幻小说 - 异世界科学家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心思(下)

第一百四十九章 心思(下)

    “内阁本来人就不齐,现在又走了一位大臣,倒是连半数都凑不够了。罢了罢了。剩下的事改天再议吧。”肃王摇了摇铃铛,让仕女们落下沙帘,也给两位大臣送上遮风的外衣。

    等他们穿好外衣正要走,纱帘后又透出一句话:“秋林阁老,计划书可别忘了来取哦。”

    阁老抬起头,心领神会:“老臣知道了。”—————————————

    一个时辰后,御书房中。

    “老臣姗姗来迟,望殿下恕罪。”

    “老先生不用拘谨,这里没有朝堂上的繁文缛节。来人,赐座。”

    两位宦官端上来一把镂空铜质凳子,里面添着火煤,上面垫一层厚厚的印花红锦。

    “春寒料峭,孤却叫阁老冒着风霜赶过来,要是损了身子可如何是好啊。来人,把孤的热羹端来,分阁老一杯。”玛可希亲自领秋林坐下,容不得他推脱。

    热羹装在深红色的玻璃杯中,玛可希接过杯子,递送到秋林面前,“帝都的上等羊rou断了好几年,如今总算是送过来了,老先生趁热尝尝吧,鲜着呢。”

    秋林见状身子微微一顿,然后双手接过热羹,“谢殿下。”

    “本来,这屋子是有法阵护着,风雪不侵四季如春。不过如今天下百姓多饥寒交迫,高居殿堂者当与民同寒,晶石也不能用的这么浪费。一开春孤就停了法阵。”肃王看着用羹的老人,播弄起面前的火盆。

    “殿下所言极是。”

    “唉,吃喝时不要说话,别呛着了,我只是说几句而已。”肃王挡住了接下来的恭维。秋林点了点头,低头小心的喝着。

    “所幸智者大人做出来了这种脱硫煤,无烟无味,只不过烧着的时候要开着窗子,没那么暖和罢了。”肃王正说着,一阵寒风穿过窗子,让屋中的老人如坐针毡。

    看着他慢慢喝光了rou羹,玛可希笑着问:“老先生,好喝吗?”

    “好喝。”

    “再来一杯吧。”

    “老臣来这里不是为了贪那一杯羹的,殿下就不用试探了。”秋林将玻璃杯还给侍者,直起腰杆开门见山的表明了来意,“臣八年前之所以告老辞官,就是因为没有想过要分一杯羹。不过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说的好,倒是孤有些见外了。”肃王面对阁老的耿直之言,没有一丝愠色。“既然阁老愿意与孤坦诚相对,那么孤也不能有所保留了。”

    “臣斗胆猜测,殿下想问的事情和现在的内阁有关。”秋林不卑不亢。

    玛可希眉头稍稍皱了皱,但又很快舒展开来,“老先生不愧是王佐之才,一语道破了孤的心事。孤年少愚钝,请先生赐教。”

    “殿下的心事无非就是能者多不忠,忠者多不能罢了。否则也不会看上我这卑鄙老迈之人。”秋林说。“内阁本是五位大臣议事之处,但是殿下如今之提拔了三人就开始议事,不就是因为手头无人可用吗?

    卡梅罗,豪夫曼态度不明。殿下天资聪慧,今天朝堂之上居然能压住他们二人,这倒是老臣没有想到的。”

    “先生谬赞了,当时也多亏了阁老的帮扶啊。”

    “不,就算没有我,殿下一定也有办法制住那两人,老臣今天算是当了一回陪衬。

    但是内阁不可能永远只靠我们三个人撑着。按祖制,内阁最少也要五人,首辅为相,六部尚书中再取四人。多则九人,首辅、丞相、尚书和一名帝王心腹。

    如今礼部,吏部,工部三位尚书都未任命,由一王二公带来的人暂代。那几个人墨守成规没有问题,但是议论国家大事远远不够,不然殿下也不会召开只有三位大臣的内阁会议。”

    肃王闻言忽然站起来,迎着寒风正色道:“阁老之言正中下怀啊!军队大多都是我的人,兵部不会乱,用了外人也只是空架子,无妨。但是户部的一国钱粮,刑部的朝堂法度,此非常时期非能者不可用。”

    “殿下还少说了一个。”秋林突然插话。

    “孤知道。”玛可希回答,“是工部。”

    “今年工业化的事情都压在工部身上,尚书不仅要能办事,还要懂权谋,能挡住各个势力伸来的黑手,撑得过朝堂上的明枪暗箭。现在代职的人实在是难堪大任。”

    “不仅如此,他(她)必须是我们的人。”肃王回过头,气势和语气令秋林阁老眼神一凝。“六部至少要有大半都在孤的掌握之中。”

    “卡梅罗,豪夫曼也算是识大体的人,就算心里不情愿,至少不会在这个时候掀起大乱子。”秋林劝说道:“殿下还是......”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肃王一挥衣袖,制止了秋林的话。“卡梅罗,豪夫曼今天演的很像,不愧是当世大才,但是绝对瞒不过秋林先生的眼睛。”

    秋林看了看肃王,又弯下腰,一言不发。他当然知道那两人的小算盘。

    那霍里虽然官不算顶大,但是清名远扬,爱民如子。尤其是这乱世之中,百姓视其为圣贤。如果真的听豪夫曼的挑拨,就因为几句谏言一刀杀了,日后可以被人拿来作万般文章,民心、威信统统丢了,前朝皇帝就该复辟了。

    而卡梅罗,看起来是在和豪夫曼做对,其实是借力打力,把枪尖对准了新国策。如今智者不在帝都,决断权都在肃王一人。

    如果逼得肃王代替智者让步,一定会让智者心生不满,在怒火面前首当其冲的就是肃王。当智者不再青睐这一王二公,重尊皇族的机会要多少有多少。

    霍里本人也应了那句话:大贪官圆滑世故,大清官更是要圆滑世故。

    他知道,只有现在进京才能见到掌权者,因为有人想让他见。

    而见到掌权者,进了言。即使赈灾的钱粮发不齐,锅也不是他背。不管肃王听不听,杀不杀,他都会落得更好的名声。这样的人,名声比命重要。

    何况如果不进京,钱粮不够,少则一世清名毁于一旦,多则替人背锅人头落地。

    “殿下做的对。”秋林缓缓说了这么一句,也不知道指的是朝堂之上还是这书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