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王师北定在线阅读 - 第226章 诱因足够 激发潜能

第226章 诱因足够 激发潜能

    第226章诱因足够激发潜能

    在会堂里接受了新加市区聚落的晚餐招待,五位战士都是提督王进功辖下的标兵,晚饭的食材都是王提督事先嘱咐备妥的,我请大家代我谢谢他的费心照顾。我问大家有没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自由讨论。

    其中有位战士提问,市区里有许多原来属于原住民的居处,也还有许多的空地,为何屯垦区都设在远离城镇的郊区,造成一些管理、给、排水工程及联系上的不便,也让一些肥沃的市区土地日渐荒芜了。

    我回答道:「市区的主要功能在行政、商业、文教、住宅、轻工业及绿地等,农田本来就不适合存在于市区,只是既已开垦完成,我军只能牵就事实,让它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农业部之国土规划局,将为我军所辖地区土地利用区分规划、土地管制、土地征收、海洋资源之主管机关。因此现在暂时荒芜了的土地,将来都是市中心区公共建设的首选之地,暂时的荒芜只是短期现象。

    国土规划局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将我军第一批占领、管辖地之各城市,妥善规划以促进都市发展,活化城市机能,提高市民生活、居住质量,提升土地价值,增进公共利益,改善居住环境,建设成一个个适合居住的花园城市。」

    另一位战士问道:「听说各屯垦区的原住民都很勤奋,当然这是个好现象,但是我们不免会嘀咕,我军是否太过于厚待原住民,而亏待了早期中华移民及我军的动员群众了?」

    我回答道:「原住民的勤奋,当然是我军很多的优惠与鼓励措施,做为诱因所造成,其中包括种子、分配土地、借给农具、耕牛、教导耕重方法、提供灌溉、排水、粮食及临时住家等。

    提供这些对于我军而言是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已经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这里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安家落户所不可或缺的;原住民也因而有了家的感觉,都愿意为此继续努力奋斗。

    至于是否太过于厚待原住民,而亏待了早期中华移民及我军的动员群众了?各位要知道,原住民前三年的生产所得是要全数归公的,他们现在如此的勤奋,大部分的所得,是在充实我军的国库呀!

    只是生产所得超过标准的家庭,可以保留一部分作为私有所得成为存粮,以资奖励;生产所得低于标准的家庭,则要减量供给粮食,无法吃饱做为惩罚;不过目前所见,应该是没有人会遭受减粮的处分。

    三年后,原住民若已学会耕种,其所开垦的土地将发还一半,做为其家庭的私产,从此一切与中华移民待遇相同,只是拥有的土地可能略小。

    至于其所开垦的另一半土地,原住民有权优先向政府租用他家开垦田地的权利,佃农可得六成,政府得四成。成为典型的双赢局面,并没有厚彼薄此的问题。

    现在原住民都是如此的勤奋,感动、欣慰之余,我一方面担心是否能长久维持下去,另一方面也担心他们是否会过劳了,一但出现群体性的疾病,有可能因为迷信,或因有人煽动群众,就会造成大规模的纠纷。

    因此一方面要劝导原住民,想要一夜致富是不可能的,只要按时作息,勤劳节俭,日积月累,财富就会主动来找你,过度的劳动是会致病的;一方面要请卫生医学部各附设医院,巡回各屯垦区、聚落出诊,一有异常状况,请马上回报给我。

    同时我也要求各管理人员,要充分尊重并学习不同的语言及文化,打从心里关怀原住民的需要,照顾原住民的生活;我也希望大家都努力学习不同的语言及文化。

    这样彼此之间才能达到水rujiao融的境界,让彼此之间毫无间隙与隔阂,让有心的坏分子,无隙可乘,这样我们要创造一个五族共和的大中华,才可能实现。」

    五位战士都是王提督辖下的标兵,听了我的说明之后,脸上的眼神都露出智慧的光辉,我赞美今天发问的两位战士,问题都非常到位,也让我有机会充分说明我军的政策。

    我请在一旁做笔记的五位卫士,将笔记整理好,由方志斌汇总后发送各部参考。

    在此期间我仔细地询问五位战士,大湖的详细位置,其实就在新诺市中心的东方约四里处,明天早上到了新诺市拐个弯过去看看就是了。

    这个大湖对于奎松市及其周边人们的生活太重要了,贝湖虽大但地势低取水不易,这个大湖地势有一百多尺高,取水容易,是个不可多得的饮水、灌溉水源。

    只是不容有人破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要亲自去看个清楚,若有弱点存在就要及时补强,否则堤坝的崩坏造成的灾难,往往是我们所不愿也是不能承受的重。

    次日晨练我们就不出去跑了,就在聚落会堂的广场一角演练各式拳法,从太祖长拳入手,接着是108式的易筋经十二势拳法,最后是刺枪术五招单兵作战及合搏作战战术共72式变化,每个人都练到出了一身汗。

    早餐过后,我们一行六个人告辞了这个新加市区的聚落及五位长驻的战士,启程前往此次25日巡视行程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新诺市。

    这一带的景观与新加市的区别不大,都属马德雷山脉的余绪,地势比较高,所幸有大山的滋润及大湖的水可供灌溉之用,因此也是一片水草丰美之地。

    由于这个大湖地处半山腰,比它的脚下平原高出一百多尺将近二百尺,是个不定时的炸弹,万一它不高兴,把水宣泄下来,它脚下的平原顿成泽国,人畜、草木无一能得幸免。

    我们一行六个人沿着大湖的山脚下行走,自新加市区的东边一路南下,看到四条何的发源地都在大湖的山脚下,与大湖并不相通,继续南下约十里处到达大湖得最南端,终于看到一条与大湖相通的河流。

    这条河并不大,应该就是图拉汉河,往西行经新巴市后自马尼拉湾入海,依据记忆,这也是唯一与大湖相通的河流,我们沿着图拉汉河向北朝大湖而上,由于坡度很陡,水流湍急但水量不多。

    我们继续朝着大湖攀行而上,终于在离大湖约三百尺处看到一个瀑布,瀑布的高度只约三十余尺,但也将下面冲击出一个小湖,湖水清澈游鱼无数,但都是小鱼,水太清养分不够,大鱼无法生存。

    我们继续攀上三十余尺的高坡,终于看到瀑布流经的河床,是一大块整片的花岗岩,中间有历经千百年来风化、漂流木冲刷、石块滑过磨擦等因素,在平整的花岗岩上画出几条浅沟,湖水就从这些浅沟宣泄出去了。

    这种情形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几条浅沟就会变成多条深沟,千百年之后这个大湖就不见了,它就会变成山谷、小湖、小溪的综合体。水的力量是无限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下,大自然的变化于焉而形成。

    站在大湖岸上鸟瞰整个湖区,真是风光明媚,清晨时刻,气候宜人,鸟语花香,树影、蓝天、浮云一同倒映在冷例、清澈的湖中,彷佛就融入了一幅风景名画之中。

    整个大湖的面积大约是200甲,而这个宣泄口业经千百年的冲刷,比起旁边整圈的岩石,宣泄口的花岗岩整个被切削了约30尺深,大湖边整圈的岩石上方尚有约12尺厚的风化层,其上长满了高大的乔木,种类繁多。

    以目前的人口数,所需的灌溉、生活用水,这个面积200甲,水深约60尺的大湖是尽够用了。将来马尼拉、奎松整个地区人口数到达二百万以上时,就肯定是不够用了。

    其实这里就是马德雷山脉的的最南端,由群山围出一个天然的大湖,稳稳当当儿的将水圈在群山之间,只是水满了要找一个宣泄口,结果这个宣泄口经过了千百年的冲刷,整个花岗岩盘面被切削了约30尺深。

    因此目前的大湖,应是原先大湖刚形成时的另外一个版本,原来的大湖应该有90尺深,面积不是现在的200甲,而是约有600甲之大,容积则是目前的五倍左右,其实想要恢复旧观并不难,因为地基非常的稳固。

    只要在瀑布旁边挖出一条宣泄口,将水引到别处,我们就可以将瀑布下面的表土挖除,还可为贫瘠的农田换土,再填以新土,筑城高度150尺宽度45尺厚度60尺的土石坝一座,所费人工也不会太多。

    此举不但可以让大湖恢复旧观,足供千万人口使用,而且庞大的土石坝顶部,可供地质观测、地理教室、休憩、休闲、度假、甚至召开首长会议等之用地。

    因为这里不但风景绝佳无与伦比,也是马德雷山脉的最南端的余绪,又是一个天然的湖泊。这样的地理景观人间难得一见呀!

    看完了大湖,目前毫无危险性,即使有心人想要破坏也无从下手,心下大安。不过一看时辰,距离午时已剩一个半时辰了,还有30余里路要走,必须加快步伐了。

    此地就在马德雷山的山脚下,雨水丰沛河道纵横,四处都是屯垦区、聚落散布其间,由于人口密集,土地已经充分利用,相互之间几乎已无明显的界线区隔。

    这里的屯垦区、聚落的稻田长势要比新里市、新梅市好,应该是插秧的时间早了十天左右有关吧,屯垦区内种植的也很不专业,有粗有细,也很不整齐,所幸植物有其本能以适应环境,稻苗自行调整后,整体看起来尚可,应该只是不好看,不至于影响收成太多吧!

    我们一行六个人有时走田埂,有时走官道,一路视察沿途各屯垦区、聚落,均未发现显著问题,显然逐渐地已落实实质的统治,社会稳定下来了,至于如何维持这个局面,这是统治者要去烦恼的事,今天下午首先就要与郑部长等人商讨如何渡过这次的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