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商定
“什么!”李氏惊得站了起来,顿觉两腿发软竟无力支撑,忙又坐了回去。 她不敢置信地问着丈夫:“相公的意思是大公子将来要承袭国公之位?是这个意思吧?” 程志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那我们慧儿将来会是超一品的国公夫人?”李氏颤抖地问着丈夫,说话都打着哆嗦。 程志苦笑着揽过妻子的肩膀,李氏忙往里挤了挤,程志搭着椅边挤着坐了。 不说妻子了,便是他自己,在魏国公亲口告诉他即将为儿子请封世子时也被震撼到了。 李氏往程志的怀里又靠得近了些,感觉到丈夫身上传来的阵阵暖意,她的心才渐渐跳得不似刚才那般快了,她犹豫了片刻,犹不相信,又问了一声:“此事当真?” 程志感慨道:“魏国公说的时候连大公子都难以置信,当国公说是魏夫人的意思时,那孩子眼里都感动地含了泪,只不过见我在场忍着罢了。” 李氏身同感受地拭着眼角,“怎说不是呢,魏夫人真是极好的人,对咱们慧儿多好!” 李氏抬了头,眼中满是忧虑,担心地问道:“可我们慧儿能行吗?” 程志闻言低头陷入沉思,当时他也曾提出以慧儿的资质恐怕要有负重托,魏国公笑着回他,魏家男儿岂会靠女子的周旋,他们家的女子可都是来享福的。 这句话让他对魏国公生出惺惺相惜之意。 魏国公倒是提醒他若是两家结了亲,可就做不了圣上所期待的纯臣了。 他当时被魏国公的慷慨陈词搞得激情澎湃,自信满满回了句:事在人为。 现在冷静下来可真是要仔细考虑,若是面圣时问起要如何应答,即便是圣上失望,还能因为和魏家结亲而撸了自个这个小小的七品县令? 撸了也不要紧,大不了和舅哥一道做生意去,以他的能力还养不了一家老小? 李氏见丈夫面色冷肃,这心里又开始胡思乱想,又怕扰了丈夫思绪,也不敢言语,一时室内落针可闻。 待程志发觉气氛不对,便见妻子如一只受惊的小兔子蜷缩在自己怀里。 唉!妻子这么谨慎本分的人倒不容易被这天上莫名掉下的富贵给砸昏了头,换了个人恐怕早就欣喜若狂了,她倒好,战战兢兢的,生怕女儿受不住这福分。 程志心中不由一软,温声说道:“明日你便和慧儿说说,看看她的意思,若是她不愿,我们也不能强求。” 程志的声音愈发的温柔:“你看看你给我生了个多么好的女儿,可慧儿嫁了,家里只剩一帮淘气的小子,哪里比得上女儿贴心,要不咱们再加把劲,给我生个女儿?” 李氏正想着明日如何和女儿开口,忽见丈夫如此温情,话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虽已是多年夫妻,李氏仍觉羞涩难当,忙低了头,这才发现自己和丈夫紧紧地挤在太师椅中,她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丈夫身上越来越热的温度,这样子实在是太暧昧了。 李氏脸色滚过层层热浪,她挣扎着起身迅速逃进了内室。 程志看着空空如也的身侧,不由哑然失笑,起身跟进内室,大声戏谑道:“太太,此事岂是随意可逃脱的?” “哎呀,你声音小点,被孩子们听了去!”屋内传来李氏气急败坏的羞恼声。 程志闻言乐得哈哈大笑! 待第二日李氏寻了女儿说话,那眼梢眉角的春意还会不经意地流了出来。 虽已有程昀做了铺垫,但程慧仍是震惊不小,她想的最离谱的事便是嫁给大公子,可也从未没想过能成为国公夫人,惊得她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氏慈爱地看着女儿也不多言,心中倒是感慨:她们娘俩都是有福气的,都觅了好郎君。 见女儿情绪渐渐平复,李氏才开口说道:“你父亲说此事还得看你的意思,你不必担心,若是不愿,我们也不强求,秦林那孩子也还不错,要不我陪你去相看相看,若是都不满意也不着急,我们慢慢选,总能选着可意的。” 程慧羞涩地抬了头,问道:“不知父亲和母亲的意思?” 李氏笑着回道:“我们都瞧中了大公子。”怕女儿误会,忙又解释道: “当然是看中了大公子的人品,这过日子富贵那是其次,得看和你过日子的那个人如何?我和你父亲觉着大公子和你还是会琴瑟和鸣的。当然我们都希望你能选了心中所喜,不会逼你的。” 程慧低着头,含羞应是,半天才扭扭捏捏地挤出一句:“女儿都听母亲的。” 李氏的脸上拂过一丝笑意,连忙屏住嘴角,过一会才开口道:“哦,我瞧中了秦林。” “不!”程慧脱口而出,猛地抬头,入眼便是母亲那满是揶揄的笑脸。 “母亲!”程慧羞涩撒着娇,声音越来越小,又低了头去。 李氏知道女儿也是瞧中大公子了,这就是缘分天注定啊!若不是这么多的机缘巧合,怎么会和大公子扯上关系。 待程志回来,李氏把女儿的意思说了,那就定了魏清睿了。 用了午膳夫妇俩亲自去拜访了竹山居士,也不拘泥于女方应当矜持,等着媒人来时再回话,痛痛快快地回了话。 晚上夫妇俩商议着在京城得买个小宅子,等程慧定了亲再回原武,不然这小礼一来一去的商议实在是不便。 于是夫妇俩第二日又去看了宅子,程志办事干脆利落,看到第二个家便定了一个两进的小院子,和卖家敲定后付了定金后便吩咐管事开始打扫。 待到第三日程志便被轩辕策宣进了宫,果然不出魏明博所料,轩辕策问起了两家的婚事。 程志想到两家对婚事都很低调,知道的人并不多,圣上这么问了,必是对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也不必瞒着,大大方方地把魏夫人如何帮助女儿的事情说了一遍,自己拜访过魏国公后觉着彼此无论是在国事、家事上都有相同的见解,颇有相恨见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