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三万里山河入梦(下)
金银滩草原,华夏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成功的地方。 这里是一片荒漠。 但跟别的荒漠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坟冢……密密麻麻。 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已经过去十年了,这里还留下了一些人,李三刀就留在这里。 此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李三刀正在巡视这片埋葬了数万人的墓地。对他来说,这些都是他的战友,他们共同经历过那段为国奋斗的峥嵘岁月。 在李三刀的身边跟着一个年轻人,大约二十出头的样子,平平淡淡,偶尔目中闪过一丝幽深的智慧之光,正是前来金银滩的吴迪。 “你问什么?” 李三刀偏着头,努力想分辨出吴迪问的话。 吴迪重复了几次,李三刀这才听清了吴迪的话,目中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我为什么叫李三刀?” “哈哈,因为这是总理给我起的名字。他说我的刀工好,三刀就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所以叫我李三刀。” 李三刀说的是他一生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原子弹需要用到铀矿石,但在当时采用的设计中,铀矿石需要被加工成一个球形后放进原子弹里面。为了避免任何一丝意外,这个球要削得大小正好。 当时没有那么先进的加工器械,这种事情全靠人来加工,就被交到了金银滩基地中手艺最好的钳工李卫国的手中。 “我也慌啊,没做过这么重要的事情。” “要是我这个球削的不好,那不就耽误了国家的大事了?从那天起我就什么别的事情就不干了,就专门找一个小房间,每天就拿铣刀铣铅块。” “没人知道精炼以后的铀矿石是什么形状啊,我就什么形状的铅块都上手来铣,直到把它铣成球才行。” 李三刀唏嘘感慨着自己当年的事迹。 “我练了三年,最后党考察了我的手艺,这才把那块石头交到我的手上。” 他拍了拍胸膛。 “我就用了三刀,铣出了一个当时最标准的球。那石头装进原子弹里面,严丝合缝。 总理知道了都夸我,说我刀法好,送我一个外号叫李三刀!” 说着说着,李三刀有些激动,扶了一下旁边的墓碑,撕心裂肺地咳嗽了起来。 他的头发已经掉了个精光,身体还出现了剧烈的耳鸣、眩晕乃至视力减退,这都是遭受强烈辐射的后遗症。 当年在核试验的过程中,华夏对核辐射的杀伤力没有直观的认识,也没有那个条件给所有人都配备防护服,许多试验人员都遭受了辐射伤害。 李三刀是运气比较好,而且当时年轻体质好,这才顽强地活到了今天。 “算算日子也四十岁了,人家都说四十不惑。我这辈子给国家拼过命,也足够了。” “剩下没几年好活的,一身的辐射也别回家祸害别人,留在这里陪这些战友吧。” 李三刀说着说着,有唏嘘,有感慨,摸到旁边墓碑名字的时候眼眶倏的就红了。 “这一片的兄弟们,可惜,可惜啊!” “当年金银滩一片荒芜,为了研究原子弹要开铁路通到这里,一路上全靠人力来修。这条铁路翻山越岭,那都是兄弟们用命趟出来的。” “谁会不拼命呢?那时候报纸上天天都是美国佬对咱们的威胁,天天说要拿原子弹炸咱们。” “咱们不怕么?那肯定是假的,人人都怕,小日本被炸成什么样了都。但越是怕,咱们越不能认输,那么几场仗都打下来了,咱们中国能输在这里?” 李三刀指着前面一万多人的墓碑。 “一天从早到晚的,建设兵团的兄弟们没停过。 晚上都有人偷偷地搬石头搬木材,拦都拦不住,这里面几百人都是晚上连夜干活摔下悬崖摔死的,一千多号人是病死的,几千号人是遇到各种灾害丧命的。” 他竖了个大拇指。 “建设兵团的兄弟们都是好汉子,葬在这里的都集体入了党发了军功章,值了!” 李三刀带着吴迪往后面几片墓地走去。 “这片是采矿的时候牺牲的兄弟们。” “当时选在金银滩,就因为地质学家说这附近有铀矿。但具体在哪,还得兄弟们去找。” “那是漫山遍野地找啊,到处在山上凿洞,要不就在地上打洞。大家起早贪黑地找,晚上天黑了就打着手电筒找,没办法,急啊!” “一天找不到矿,那原子弹一天就开始不了研究。奶奶的,还得被美国佬骑在头上骑多久?” 李三刀一个一个墓碑地摸过去。 “那时候也是天公不作美,暴雨连连。” “这一片的是在探测东三山矿藏时遭遇山崩,几十号人被埋在下面。” “这一片的是在西四山里面打了洞,晚上摸黑进洞里面找,结果到第二天了还没出来。里面情况太复杂,实在找不到尸体,就把他们留下的遗书抄了一份葬了。” 李三刀唏嘘道。 “我们这些人,来金银滩的时候都是写了遗书的。这里很多墓里面葬的都是这个。” “这些兄弟也可怜啊,什么都没有看到就走了,走的时候该多遗憾啊。” 这片墓地渐渐稀疏了起来,接下来的一片墓地都是新建立的,而且时间也参差不齐。 李三刀没多说什么,只道了一句。 “这是原子弹造出来以后,断断续续葬在这里的。” 吴迪恭敬地伸手,在一个个墓碑上摸了过去,一行行战士们的遗言从指间映入心中。 “原子弹爆炸了,真好。” “我看到这一天了,爸妈,为国家而死我真值了。” “爸,妈,儿子来见你们了。” 李三刀眼眶红了。 “那个墓是一个研究员的。” “当时他妈病了,家里拍电报来。‘母病,望回’,研究还在攻关,他没回去。” “一个礼拜以后,他家里又来了封电报。‘母危,速回’,试验正在关键时候,他都没有出来,连电报都没看到,都不知道他母亲快去世的事情。” “两个礼拜以后,等到他急匆匆来找电报了,就找到一封‘母去,不必回了,安心研究’,当时人就跪在地上吐了血。” “没过多久,他爹也走了,他还是没能回去。” “等到原子弹研究成功了,他也是一身的病,连上火车的力气都没有。没多久就葬在了这里,临走的时候还往家那里磕头,哭的眼泪都流不出来了。” 吴迪摸到墓碑下方,那里还有一行字,是那个研究员父母临走时留下的遗笔。 “儿子,阿爸阿妈高兴得很,就是怪想你的。保重身体,多做贡献。” 吴迪深吸一口气,转过身来,对着这片埋葬了数万人的墓地鞠了一躬。 原子弹爆炸的那朵云彩,托起它的是几万人的尸体、几十万人的呕心沥血。 这片戈壁滩中的墓地,吴迪记住在心里了。 破魔刀嗡鸣之声剧烈响起,一片苍凉悲壮的气息化入刀中,将那片混沌再度劈开一条缝隙。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 在最后的时间里,吴迪走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风景。 他见过残疾的老兵在守望边疆,见过年轻的知识分子扎根荒漠,见过为了治理风沙累死在沙漠里的乡村书记,见过为了科技攻关英年早逝的年轻学者。 他见过夕阳下残破的哨卡,见过高原上正缓缓推进的铁路,还见过翻山越岭传播党的声音的渺小身影…… 吴迪见过很多很多。 现在他才终于发觉,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时代。 人心浩荡,人定胜天。 吴迪的心中留下了一副华夏疆域图。 三万里疆土,寸寸闪着红光! 一点一点的红光在他心中亮起,汇聚成这个时代的宏大精神,无数渺小人物在他心中浮现,却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 此时他盘膝坐在天安门城楼之上,看着鲜红的国旗高高飘扬。 轰! 一股沉重伟岸的气势从他身上腾起,破魔刀爆发出一声惊天刀鸣。 一片混沌从刀中浮现,星辰变幻,云雾蒸腾,山峦倾倒,旌旗飘扬。 知识的光芒闪耀,信仰的激情燃烧。 在某个时间节点上,这片混沌开始坍缩,吴迪取法人类学识创出这一刀雏形,又以这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为它关注养料。在走遍华夏山河后,这一刀终于成形。 昂! 一道曦光从中喷薄而出,光芒殷红如血,激扬似旗。 吴迪手持长刀,仿佛持天地之重,一刀缓缓向前推出。 “这一刀就叫……” “希望。” 【更新这个问题,国庆嘛,暂时会疲软……有书友之前在追的话肯定知道,国庆之前是每天万字更新的。】 【国庆回老家了,事情比较多,亲戚结婚什么的都挑这时候,抽不出空码字啊。只能保证国庆之后还是万字更新,就这样】 【这段剧情结束了,梳理一下下一卷的内容,求大佬们投个票吧嘤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