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难进的洛阳城(周末求票)
若不是眼下春耕时节,再加上天下已经动乱够久的了,韩啸倒是并不介意此地百姓闹上一场。 起码此地一乱,前方攻唐的大军就不得不撤回,不然就要腹背受敌。 但在权衡一番之后,韩啸觉得,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待到秋后,李世民会摧枯拉朽,一举荡平天下,所有的阴谋都是浪费。 等这边事情解决,所有民夫陆续回转之后,韩啸也是策马离开。这一兜转,已是浪费了三日时光,也不知魏征他们在洛阳怎么样了。 此时的大唐使团,却是在洛阳城外遇到了麻烦。 “你们要求见郑王?” 一位三十多岁的锦袍战将,端坐在战马之上,斜着眼睛看向魏征。 “我代表大唐皇帝陛下,来问问郑王为何要在春耕时节,挑起战乱。” 魏征不卑不亢,拱手道。 “你代表李渊?行,你回去让他写一份降书来,再将长安城打开,这仗,不就可以不打了吗?” 那青年战将哈哈大笑,马鞭一甩:“这些李唐来人,一个都不能放进城来!” “谨遵世子钧令!” 他是郑王世子?王仁则? 魏征黑着脸,看着打马而去的锦衣青年,无计可施。 使团只得在城外驻扎,那些原本陪伴的官员也消失无踪。洛阳的百姓都是来看看李唐使者的狼狈模样,盛传李唐要被王郑攻占了。 魏征没想到,一连三天,他竟是连城门都进不去,急的满嘴都起了燎泡。 多等一日,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就要多受一日的罪,春耕就要耽误一天。 “乔装过去之人有没有消息传过来?” 叫来袁山等人,魏征急切问道。 “回大人,还没有消息,城门盘查甚严,根本混不过去。有两个倒是昨日倒是混过去了,但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再加派人手,混入城中,先打探一番,然后与王郑官员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魏征此时虽然焦急,但也没有好的办法。 “行,我再加派人手去。” 袁山正要离去,忽然,有人闯进帐篷。 “魏大人,我们的人被抓了!” “什么?怎么回事?” 魏征一惊,赶紧往外走去。 “刚才,洛阳城门上,昨日进城的兄弟,被倒吊了起来,说是抓到的大唐jian细。” 魏征闻言,大怒道:“王仁则,一定是这个jian诈小人作祟。” 王世充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嫁给了单雄信。但是他曾经收过一个义子,便是这王仁则。 此人狡猾多端,王郑很多计谋都是他出的。但也因为此人太过jian诈,当初秦雄几人才会背离王世充而转投了大唐。 魏征几人疾步上前,果然远远看见城楼之上,有人被吊了起来。 城下,有人敲着锣鼓高声呼喊:“所有百姓听着,我王郑大军已经攻入李唐,一路上势如破竹。现在他们派出jian细,想要窃听我王郑机密。所有人若是看到可疑人等,一定要早早上报,重重有赏!“ 下面百姓指指点点,都是叫好。 “欺人太甚!” 袁山怒吼一声:“随我去将兄弟们们救下来!” “慢着!” 魏征一把拦住。 “大人,你没看到他们在侮辱我大唐将士吗?” 袁山的眼睛都红了,一幅择人而噬的模样。 “我去!” 魏征一整衣衫,大步上前。 “大唐使者魏征求见郑王!” 魏征高喝一声,往城门口走去。 “世子有令,不准李唐之人入城。” 城门口有人喊一声,立时所有刀枪指向魏征。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是大唐使者,要见郑王!” 魏征面对刀枪巍然不惧,径直向前。 眼看已到城门口,那城门守将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拦住他!” “我是大唐使者,要见郑王!你们若是拦我,便是藐视郑王!” “两国大事,你们都敢干预,你们是要造反吗?郑王连洛阳城门口的事情都不知道了?那他还做什么郑王!” 魏征口中高喊,城门边不管是百姓还是兵丁,都不敢言语。 王世充刚刚称帝之时,还曾出入市井,要听百姓疾苦。可是不过数十日,他又嫌太烦躁,根本不再出现市井了。 现在魏征这样一喊,若是没有个解释,百姓还会以为,郑王出了什么事。 “拦住!” 城门口,守将虽然为难,但世子有过命令,他也不敢违背。 “这王郑大事,是你说了算,还是他王仁则说了算?他王仁则还不是郑王!” 胸口顶住刀枪,魏征一步不退。 “快,去禀报世子,这李唐使者要硬闯,我这边拦不住了。” 门口守将一边低声对身边人开口,一边喊:“你等着,我让人去禀报,若是硬闯,小心刀枪不长眼。” 那边去禀报的兵丁不一刻回报,世子府根本不让他进去。 城门守将一时也是手足无措。 魏征见他们还不放他进去,伸手揭下自己的官帽,口中高喝:“这郑王还想做天下之主?连小小使者都不敢见,他配做什么天下之主?” 一边说着,一边往面前的刀枪撞去。 “我便死在这城门口,看看连使者都杀的郑王,有什么脸面面对天下人!” “快让开!” 城门守将大惊,要是李唐使者死在这,他铁定倒霉,而世子那人绝对不会伸手救援他。 “你进去,进去,看你进去了又能如何!” 魏征在城门口高喊一声:“两位兄弟受苦了,我魏征一定救你们回来。” 城门上倒吊着的两人哈哈一笑,一人瓮声瓮气的喊:“大人放心,我李唐的兄弟,骨头硬得很!” 魏征压住胸中怒气,抬脚便往洛阳城中奔去。 “李唐使者魏征,求见郑王!” 一路奔走,一路呼喊,满城百姓一下子都知道李唐使者到了。 这洛阳城广大,比长安城还大,魏征一路走一路喊,身后已是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百姓。 皇城之中,面目疲倦的王世充已经听到禀报,却是懒洋洋的没什么精神,昨日玩乐太久,三更之后才休息。 “陛下,还是去见见吧,前线战事不顺,杨注将军说军心不稳,此时议和也是不错。” 说话之人面目庄重,身量很高,乃是郑王很是信重的御史大夫郑颋。 “是啊,陛下,这春耕之时征战,本就不合规矩。现在议和,我们还有便宜可占,等那使者来了,我们可慢慢商议。” 礼部尚书裴仁基开口道。 “急什么?父王,先晾他几日,到时候那李唐使者没有了脾气,要谈什么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世子王仁则忽然说道。 “我儿说的不错,那便晾他几日!” 王世充懒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