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属于韩非的舞台,古有商鞅今有韩非
西楚霸王项羽世界,公元前203年,11月下旬。 在亥下,楚汉两军从刚开始的汉军围而不攻,再到汉军试探进攻,最后便是强攻,前后时间已经过去近一个月。 楚军大营。 一大早。 虞子期,龙且,钟离昧,季布,李存孝五人聚在一起吃早饭。 红薯干饭,汤,玉米饼,荤素菜等等,每日打仗,消耗极大。 这段时间,李存孝以自己出色的战功,得到了虞子期,龙且,钟离昧和季布四人的认可,现在已经打成一片。 “龙且,你们说,我们如此憋屈的打仗,还要持续多久?” 季布喝了一口汤,望着龙且,问道。 “再憋屈,也得听军令,大王自会有安排。” 言语间,听得出龙且也有一些怨言。 “我想,这是在等待时机。” 钟离昧看着坐在对面的李存孝,说道“曹cao和韩非,都是大王请来的谋士,李将军都如此勇猛过人,他们也不会令人失望。时机一到,必然是将汉军一击而溃!” 曹cao,韩非,两人的名字,他们知道的。 曹cao,是东汉末年人,他们自然不认识。至于韩非,刚开始他们还往战国时期韩国的韩非身上想。 不过,很快他们就自我否定了。不然,太荒缪。只当此韩非是与彼韩非,同名同姓,或者听起来一样,实际上是其他字。 之前项羽凭空出现大批粮草和枪炮,就给龙且四人深深的震撼,随后不久越来越多不知从哪里来的人,不久大部分又不见……就更加令四人惊恐。 他们对韩非,心里是有猜测就是韩国的韩非,只是他们不愿意去相信。 不然,他们的西楚霸王项羽,就变得太可怕了,就像是鬼神一般的存在。 然而,龙且他们确实凡人。 项羽无论变成神,还是鬼,都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凡人和神鬼还怎么玩?如何称兄道弟? 所以啊,龙且他们内心不愿相信,于是有些事,不愿去深究。 另外,龙且他们还自我安慰项羽要是鬼神,早就把汉军灭了!……至于那些诡异不可思议的事情,肯定是项羽得到上天的帮助,嗯,没错,就是如此。 久而久之,龙且他们就习惯这样的自我暗示。 “你们尽管放心,主公和项王,韩非,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李存孝相信曹cao的能力,在东汉时他就见识过了。 “你们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每次都是你们领兵突围,快意杀敌,我只能在后面看着。” 虞子期心里郁闷。 季布却不以为然,道“我们三人领兵突围,却被要求不能突围成功,还要装出真的不能突围的样子,说是迷惑敌军,保留势力……但,实在憋屈啊,真他么的不痛快!” 按照韩非的计策,这段时间,由李存孝,龙且,季布三人带兵突围,而且是多次突围,每次都要打出真突围的样子,却要憋着打,不能真突围了。 如此做,是为了迷惑汉军,让汉军认为楚军在尝试突围,从而可以推算楚军的粮草即使得到补充,也用不了多久,所以才尝试突围,为之后大举突围做准备。 这样,就说明楚军有些着急了。 若是汉军如此认为,便很可能放缓强攻,等待楚军再次粮草断绝。 一旦汉军这样想,那就落入韩非的计策,只要等到大雪天,对楚军突围更为有利。 当然,要是汉军不上当,继续强攻,也会落入韩非另外的计策中。 到时候,楚军会真的突围出去,但不是撤退,而是进攻…… …… 西楚霸王项羽刚起床,虞姬为他穿衣。 距离大帐数仗外,项伯和项庄已等候多时。 “叔父,您还是先回去吧。等大王想来后,侄儿会去通知您。” 项庄言语客气,但心里颇为鄙视项伯的。 要不是鸿门宴时,项伯救下刘邦,岂会有如今的遭遇! 项庄是项羽的堂弟,剑术高手,鸿门宴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如今,项庄相当于项羽的亲卫,负责项羽的护卫。 “你还没忘记我是你叔父?” 项伯心里憋着气,朝项庄发泄道“现在你们都翅膀硬了,不需要我这个老头子了,还认我这个不中用的叔父作甚?” 项伯之所以如此气愤,是因为项羽自从看过“华夏历史书”后,就开始冷落项伯,将之边缘化,不让其参与议事。 以前不知道,了解过历史后,项羽对项伯十分气愤! 项伯此人,就是传说中的“猪队友”! 在历史上不知多少次有意或者无意间,帮了刘邦! 要不是项伯的存在,刘邦早死几回了,尤其是在鸿门宴上。 多次帮刘邦脱险,以至于刘邦不得不记其恩,历史上在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刘姓,并封为射阳侯。 你说,项羽本是嫉恶如仇的性子,能不愤怒吗? 要不是念在项伯是其叔父,过去对他有恩,对楚军也有贡献的话,项羽恐怕早把他杀了。 “好吧,叔父请便。” 项庄不再劝,而且心里想着近来项羽对项伯的态度突然恶化,按照这样,即使项伯再等,项羽碰见了,多半不会搭理。 果不其然。 项羽从打仗出来后,看见项伯在,根本没有理睬,直接对项庄吩咐道“项庄,与本王去见两位军师,商议战事。” 项庄领命,召集护卫,跟着项羽离开。 “羽儿,叔父有事与你说。” 项伯站在后面对项羽喊话,他想不通项羽为何突然如此冷落他。 他心里没觉得之前帮刘邦有何大错,反正他是心安理得。 “本王有要事,之后再说。” 项羽头也没回的离开了。 “你……” 项伯气得面红耳赤,骂道“真是目无尊长!” 大帐中的虞姬都听见的,对此只能微微一叹。项羽跟她说了项伯的事情,虞姬是支持项羽的。 …… 项羽和项庄来到中军大帐,发现韩非,曹cao,龙且,李存孝,虞子期,钟离昧等人已经在此。 “将军军事,李将军……让你们久等了。” 项羽面露笑容,客气道。 “项王,你来得正好,韩军事,已经指定好接下来的计策了。” 曹cao开口道。 对于韩非的才华,史书上多是说他的法家思想。 但这段时间韩非在军事谋略上展现的才能,让曹cao为之佩服。 让曹cao想起了商鞅,商鞅是法家,不仅变法能行,军事谋略和指挥作战也十分突出。 情不自禁的,曹cao把韩非与商鞅相提并论! 感慨两人都是难得的全才啊! “哈哈……本王就知道两位军师智谋过人,有你们的帮助,何愁不败汉军!” 此刻,项羽心情大好。因为之前项伯带来的不快,顷刻间全没了。 闲聊几句后,一行人开始说正事。 韩非的面色是泰山压顶不改的镇定,开口道 “昨晚斥候来报,汉军的粮草到了,而且是萧何亲自押送而来,足够汉军使用三个月的粮草。” 这句话信息很多。 无需韩非解释,曹cao就为众人解释道“从韩军师的话中,可以得出三点重要的事情。 首先,斥候来报。说明我军没有成功夺取汉军的粮草。 其次,汉军这次的粮草能维持三个月,加上汉军原有的,加起来四五个月都可以。 最后,萧何亲自押送粮草,说明汉军接下来会有大的变动。” 听曹cao如此一解释,其他人都恍然大悟。 “如今汉军岂不是有四五个的粮草?” 钟离昧担心道“汉军有了粮草,便能进退自如,退可围而不攻,近可持续进攻……对我军可是大为不利啊!” 龙且不以为然,道“汉军虽然人多,但远不如我军的战力,若是强行突围,他们挡不住!” 项羽当即瞪了龙且一眼,说道“龙且,不可大意轻敌!之前你轻敌败给韩信,使我军损兵折将,难道还没吸取教训!” 闻言,龙且羞愧万分。要不是项羽当时及时感到,他就被围杀了。这一直是龙且的耻辱,握紧双拳道“龙且不敢忘,一定会一雪前耻!” “龙且将军勇气可嘉!” 韩非称赞一句,然后淡然道“虽然这次萧何押送粮草来,同时带来了十几万的汉军联军,但也不可怕……” 额…… 汉军又来了十几万联军? 如此一来,汉军就有五十多万兵马,而楚军只有十六万多,人数相差巨大! 龙且,虞子期,钟离昧,季布,项庄等人面色凝重。 项羽,李存孝两人反应淡然,他们武力过人,而且都是能以少胜多的牛逼人物! 曹cao一早得到了消息,现在自然不会惊讶。 只听韩非说道“只要楚军有士气,战力依旧勇猛,汉军再多也不足为虑。 更何况,汉军内部刘邦和韩信,彭越就存在矛盾,更别说其他诸侯联军,他们根本做不到一心。 只要把汉军主力击溃,联军自然就会瓦解!” 一听,众人点头,韩非说得在理。 “按照目前的局势,汉军会采取两种策略。” 韩非分析道 “其一,有了四五个月粮草的汉军能够与我军消耗,进而再次围而不攻,待我军粮草再次断粮。 其二,增加了十几万兵马,汉军会采取更加猛烈的进攻,利用兵力优势,即使伤亡大过我军,也能持续消耗我军兵力!” 是啊,形势不容乐观! 韩非又说道“原本汉军围而不攻,拖延时间,会对我军有利。但现在汉军粮草和联军到了,我军拖延时间,就不再可取。 我想,汉军也会如此认为。而且,他们很能会断定我军会真正的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因此敌军不管采取那种策略,都会重兵防止我军突围而去。” 说到这里,韩非停了下来,看着众人。 项羽先开口道“如今我军有粮草,士气不错,要强行突围,汉军挡不住。”说着看向李存孝,笑道“更何况除了两位军师出谋划策,还有李将军这等猛将助我。应该担心的反而是汉军!” “没错,我军要走,汉军岂能阻挡得住!” 龙且虽然心里不甘心,但还要有大局观,道“等我们回到江东重整旗鼓后,定要歼灭汉军,活捉韩信!” 其他人微微点头,都认同只要他们决心突围,汉军挡不住。 当然,强行突围,伤亡肯定惨重。 然后,韩非来了一句“项王,各位将军,难道就没想过在此将汉军击败?” 在此击败汉军? 不可能吧? 汉军可是有五十多万兵马? 众人被韩非的话惊到了。 “军师……这恐怕很难做到吧?” 虞子期认为不能。 “是啊,毕竟兵力悬殊。突围有把握,要击败汉军,难。” 季布摇头道。 钟离昧想了想,道“即使我军击败汉军,恐怕也是惨胜,会伤了我军元气,其他诸侯反而渔翁得利。末将认为,突围保留我军主力,才是上策。” 项羽皱着眉头,没有说行不行,而是对韩非说道 “军师,不如你先说说你的计策。” 行不行,还是要根据韩非的计策而定。 若是没有之前龙且大败给韩信,使得楚军失去不少精锐。面对五十多万敌军,项羽还有破釜沉舟的底气。 现在嘛…… 楚军还有十六万多兵马,但其中的精锐不到三分之一。 韩非点头,开口道“我的计策是……” 待韩非说完,众人眼中放光。若是韩非计策成功,即使汉军不败,也会损失惨重,而楚军能保留主力。 “韩军师谋略过人!” 曹cao称赞道“汉军最多认为我军会一心突围而去,恐怕想不到我军会敢冒险以进为退!” 最重要的是有哪些枪炮,以及可以与项羽相提并论的李存孝在,使得韩非才有了如此可行的谋划。 “好,就依军师之计!” 项羽沉思后,决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