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民生工业 蓬勃发展
第540章民生工业蓬勃发展 今天是八月六日,立国后第十次首长会议的第二天,辰时正会议继续开始会议。我继续进行重大军政措施报告。 第七点是农业研究所研究成果报告: 现在我国已经发展成熟的稻种,在低洼或盐分地有暹罗稻三号,在高亢地或灌溉不良之地有占城稻三号,在正常有良好灌溉的土地有中华五号可选种,但中华五号比起前一批号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没有积极推广。 至于中华玉米二号,虽然产量没有显著的增进,但是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加了不少;中华地瓜二号虽然总产量也没有增加,但是块根增大,吃起来扎实不会有空心的感觉,而且甜度更高,现在都在积极推广中。 原料甘蔗皮厚还有人偷吃,可见甘蔗在热带、亚热带甚受欢迎,我们可以品种改良皮薄的,好撕咬的,专门种给人吃,我将请农业研究所前往东宁地区设置分所,届时请东宁总制府提供协助。 我曾向刘所长做了一番解说与介绍,刘所长小时候是吃过甘蔗的,对于甘蔗的美味念念不忘,但是对于白甘蔗皮粗又利,一吃就满嘴破皮,实在不太敢领教,一听可以用杂交法品种改良,兴趣也很大。 在东宁总制府的协助之下,我们已在承天府北方15里的安定区,选定了一块五甲的土地,作为农业研究所的甘蔗研究分所之用,现已将目前已有的两种品种都种下去了,希望过一段时间会有好消息传来。 第八点是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增设情形报告: 新奥分校、东宁分校、八打雁分校招收新少年营,均已于五、六月间招生完毕,各招收152、168及142人,男女生比率各半,男生略多些,但不显著。不过可能地点不合适,葡萄牙、西班牙及荷兰人的子弟并无人报名入学。今后各分校也是每隔两年招收新生一次,希望将来状况会改善。 二月间我曾前往日本戡定了关东、关西两分校的校址,都分别设在总督府、副总督府旁边。同时也决定了教职员名单,已开始进行各项建校的筹备事宜。 现在关东分校已经报名完毕,中华青年营、中华少年营各有164、160人报名,日本人比早期中华移民略多,女生偏少不到三成。 关西分校也已经报名完毕,中华青年营、中华少年营各有168、164人报名,早期中华移民比日本人略多,女生也是偏少只有三成。 第九点是第三次全国学力测验及九年一贯的强迫式义务教育办理情况报告: 现在已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学力测验阅卷及决定录取人员名单之事宜,总括的说,这次有马尼拉、越南-老挝、柬埔寨-下柬埔寨、暹罗-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六个考区,除了印度尼西亚录取220人,其它地区都录取120至160人之间。 应考人数,除了印度尼西亚是272人,其它地区都在140至219人之间,录取率在七、八成上下,有一位特优录取人员,他强调「不偏不倚谓之中」是落实族群融合政策的不二法门。 看完了试卷,我特地去教育部慰问工作人员的辛劳,又特别交代这次上榜的新进人员必须给予职前训练三个月,可以请各总督府清出一个角落供上课之用,上课的重点在于国语的熟练度与注音符号的使用,请各总督府提供必要的协助,所需经费一概由国库支出。 报告到这里,午休时间已到了,我宣布休息半个时辰用餐及走动一下。 午休结束后,我接着继续报告。 第十点是我国各企业之竞争态势报告: 现在东南亚地区甚至日本,已由国外变成国内,不再征收出口关税,手续也较为简便,因此售价大幅下降,已与吕宋地区相当,只提高少许的运费,因此商品的销售大增,以民众日常穿着的衣服为例,销售增加了一倍,而且还在继续增加中。 中华被服厂为此增开了一条生产线,但是现在已经供不应求,正在规划再增加一条生产线,中华被服厂的布料多由徽商提供,民间的成衣销售也都由徽商代理,徽商最近的生意火红。 现在的问题是,中华被服厂员工总数已达六千余人,招募员工越来越难,显然已经碰触到了扩充的瓶颈,势将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在中华被服厂开工三年多来,已经走到了应该开枝散叶的时候了,目前的情况很明显,这附近的相关劳动力已被该厂吸纳得差不多了,想要就地扩充将会困难重重。 两年之前,东宁总制参观贵厂时,就提出想在东宁地区设厂,当时可能是该厂新创时期,合格的管理人才难觅,所以没有实现,现在又过了两年,厂长对于那些人是可造之材,已经心里有数,所以应该就要大胆地走出去。 除了东宁地区,其他地区也应该要一起考虑,事实上,市场的所在地也就是设厂的福地,在市场附近设厂除了节省产品的运输管销费用,因为品牌形象已经受到了肯定,因此招募员工也会容易得多。 此外,经过这三年半的发展,中华兵工厂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生产基地,员工总数逼近五千人大关,管理上免不了会有窒碍难行之处。 兼厂长的科技部黄政务副部长主张,中华兵工厂有几项拳头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抢手,包括第八组玻璃组的玻璃制品及镜子、第九组缝纫机组的缝纫机制造、及第十组手摇式抽水唧筒组的制造,现在都生产线越来越增多,工厂越盖越大。 由于中华兵工厂是以兵工、弹药、火炮及各种枪械为主要产品的工厂,现在以上三种民生为主的制造却蒸蒸日上,大有凌驾国家赋与中华兵工厂主要功能之架势,因此建议将以上三种民生为主的制造分蘗出去,该厂只保留核心技术的继续研发为主。 分蘗出去的工厂将另行建设,也可考虑由民间承接,仿照大炼钢厂,国家以技术入股,让它依据市场的需求,需求有多大工厂就可以盖多大,不必受到中华兵工厂的限制,说不定会招来一波工业的***,使国家更加富强繁荣。 我认同中华兵工厂再进一步发展的时机,提出此项构想非常及时而有用,前提是要确保技术不泄漏。但为了造福全民,而且由于这几项的技术密集度不很高,国家以技术入股只收三成为度,由中华兵工厂广邀国内各企业前来了解并鼓励投标,而且该厂要保证辅导到民间的工厂顺利量产。 这次缝纫机制造及手摇式抽水唧筒组的制造系以公开方式,开放厂家自行投标,结果手摇式抽水唧筒组的制造由新洛特-加龙省别自治市以20万两银元得标,缝纫机制造由西班牙商团以50万两银元得标。 玻璃制品及镜子的技术太过于敏感,保密不易,所以是以邀标方式,请徽商前往独家议价,结果徽商以100万两银元得标。 这次西班牙商团得标的缝纫机制造及新洛特-加龙省别自治市得标的手摇式抽水唧筒组制造,都将建厂于新洛特-加龙省别自治市,现在都在整地中,他们是希望能获得新洛特-加龙省别自治市的优惠待遇,又可获得中华兵工厂的就近技术支持。 至于玻璃制品及镜子的制造,由于技术太过于敏感,保密不易,所以徽商选择建厂于靠近山区的新屋市,新屋市知府沈光文高兴得不得了,特地免费为徽商找寻建厂用地,现在也已经在整地中。 中华兵工厂跟各个厂家的约定是,该厂现有生产能力将继续做下去,以免浪费了投资,但是将结束民生方面的新投资,除了玻璃制造涉及国防工业,将继续有限的投资外,其他两种技术都将慢慢地收起来。 在第二造船厂方面,该厂在此之前还惶恐所建的60艘「盖伦战舰」有没有人要,结果从去年中开始就订单不断,除了原先的配额60艘之外,还有将近40艘的新增订单,但是价格尚未敲定。 我的看法是,原先的配额60艘是以成本价出售,将来的订单则依市场状况调整,现在计算出来每艘的成本价是接近五万两银元,因此除了不要因为工作太多而忽略了质量,工作质量是保障订单不断的法宝。 其次是定价,由于「盖伦战舰」的成本是个公开的秘密,通常一件商品利润一成是克己,将会赢得赞美,利润二成就是太狠一些些了。 虽然生意兴隆抬高售价,以价制量是天经地义,但是我们是准备开一家百年老店的,信誉及顾客的满意度,是我们是否能成功的两大因素,我们宁可薄利多销,也不要追求一时的厚利,所以我建议以每艘五万五千两银元作为今后的定价。 第十一点是碧瑶市的开发现况报告: 碧瑶市的开发是由农业部林副部长负责规划的,他建议在这块土地的中心地带划出一千甲作为市中心,市政府就设在市中心,而市中心的街道规划,应以辐射状方式设计,从中心向四方扩散,银行、邮局、商店等物流据点都设置在市中心区。 中间地带划出三千甲作为屯垦区,除了安置原住民,又可以提供居民所需的粮食。外围地带保有六千甲作为低密度开发区,区分为政府机构区、私人别墅区、赡养中心区、首长及有功人员的荣养区、以及医院、学校等。 这块土地上所有一定规模的大树都要列管,市中心区及屯垦区的大树若需要移开,都需以移植为原则,有困难者另当别论。外围地带的大树则都不允许砍伐或移植,藉此限制可以吸收、涵养大量的水分,保持这块土地的润泽度。 如此的规画可以保有都市的功能,又可以自给自足,不必过度依赖外来物资,同时维持低度开发,保育这块土地,而保育土地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护好山林,避免破坏水土,保持及维护周围环境,又能让农作物生长于好山好水的山区环境之中。 在低密度开发区除了要限制砍伐外,对于当地原有的植披与生态也需要尽可能的维护,这里的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因为这块土地是松林及龙脑香木的最佳栖息地,也适合苔藓植物和兰花的生长,因此保持足够的植披,可以同时保护边坡免遭破坏,又可确保水土资源不致破坏流失,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