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赵武灵王 是个伟人
第410章赵武灵王是个伟人 早餐过后,我送走了令慈、棉儿、芊儿去上班,告辞了世华、太华及两位大妈即与四位侍卫一起乘车回到马尼拉王宫。回到家仪儿、欣儿已上班去了,只有太中在大睡特睡中,大妈则在后院洗尿布。 我跟大妈打声招呼,就带着四位侍卫往左侧厢房,准备视察特种作战部队,并就轮值代理司令一事,与四位大队长进行初步的磋商。 特种作战部队随时保持临战状态,我一到军歌声适时响起,低沉有力,一副随时要破茧而出的样子,令我非常满意。进入战情室,只有正、副大队长跟进来。 进入战情室之后,我说道:「过去我总是认为我就在王宫,因此随时可以应变,但是我忽略了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不在王宫,因此我考虑由四位大队长轮值担任值星官,随时与我保持联系,联系不到时就代理指挥。 有重大决策时,若我正好不在就由八位正、副大队长共同决定,若意见不一致相持不下时,请两位王妃裁决。但我相信各位都是我亲近的人,各位已经可以想象,若你是我会做甚么决定,因此发生这种情况的机会应该是很少。」 李存信问道:「可以举例说明会发生甚么情况吗?我们心中有个底做起来就扎实多了。」我说道:「甚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都要防备,但就是不宜猜测,这是伤感情的事,我这样说你了解吗?」 大家一听都突然有些凝重,李存信则拼命点头表示理解,大家都觉得好像成熟了不少,这就是江湖阅历,是有些冷酷无情,但这就是人生呀! 离开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我看离中午还有一些时间,我就到教育部与教科书编撰工作的人一起工作,在这几个学科之间数学是最难的了,从一开始的阿拉伯数字,到九九表,这些最基础的学问都是新东西,要编撰教科书还真不知从何下手。 我说道:「要不然数学及国语就直接套用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的课本如何,现在都已经编到第四册了,不过就是缺教师手册,教师手册是为了方便教师,并非不可或缺,将来巡回教学亦由中华青年营出人即可。」 大家都没意见,就这么决定了,因此教科书编撰工作只要集中力道在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四个学科即可,地理最难的一点是地球是圆的,已在两天前突破了,历史一开始讲的是上古先秦,比较没有争议。 物理第一册讲的是万有引力、月亮的阴晴圆缺、及潮汐作用等原理,听说昨天早上欣儿就来此讲了一上午,又是图画又是比手画脚好不容易,似乎大家都听懂了。 化学是从火药切入,并从练丹开始谈起,特别着重在知识经验的累积与传承,如果一切的知识都停留在摸索阶段,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则经验的累积与传承都停留在无稽之谈,对于后人毫无实质帮助。 而我们中华兵工厂现行使用的高效火药,其配方及其制造程序,就是建立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地位,经过精密的试验而得,以同样严谨的程序一而再,再而三,历经千百次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这就是科学。 谈到这里时间已接近中午,仪儿、欣儿听说我又来了,高兴的要来接人回家吃饭,大家相约下午要再来,才依依不舍的放我离去。 回家的路上,我把早上在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的决议告诉仪儿、欣儿,有重大决策时,若我正好不在就由八位正、副大队长共同决定,若意见不一致相持不下时,请两位王妃裁决。 但我相信他们都是我亲近的人,他们都已经可以自己想象,若他们是我会做甚么决定,因此发生这种情况的机会应该是很少。因此如果轮到你们两位要做决定,也可以依此法行之。 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为了防微杜渐我可能会留下一些锦囊妙计,届时临机应变存乎一心,也没有一定的道理可讲,只要冷静对待当能化险为夷。 回到家,太中还未醒过来,我们就先吃饭,吃饭时欣儿强调从事教科书编撰工作的这些人,问问题比以前巡回演讲时要深入,追根究底要札实多了,相信他们教科书编撰下来一定够水平。 午饭过后,太中也醒了,吃过了奶又睡下,我又与仪儿、欣儿一起到教育部,参与教科书的编撰工作。 到了教育部,原先认为争议不大的上古先秦历史,这时却因为我认为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开风气之先,在与诸胡骑兵战斗后,明白到诸胡骑兵的优点在于机动和灵活性。 赵武灵王因此仿效诸胡军队的装备,使赵国军力逐渐开始强大,消灭中山国及林胡和楼烦二胡族,是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一样,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历史伟人之一。 教科书编撰工作人员认为胡服骑射的影响力没那么大,赵武灵王的成就也只是局部的成就。 我的看法则不然,没错胡服骑射是以军人及工作服为主,士人及一般人士的穿著,深衣仍占据着主流地位。从阶层上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穿着;从场合上看,上至祭祀朝会,下至民间仪式都穿用;从人群上看,男女老少皆服之。 即使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大力引进胡服的同时,中原传统的深衣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始终被当作正统的服装款式来穿用。而「深衣」上衣和下裳相连,将整个身体均包裹在内,被体深邃,因此而被称作深衣,非常不便于工作。 但是不管深衣如何受重视,军人及工农群众都已改穿两截式的胡服。 至于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200余年时间国富兵强,赵武灵王在位期间,由魏国犀首(即公孙衍)发起倡议,联合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互相联盟,史称「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 此时为中山国的鼎盛时期,所以中山国是公认足以称王的强国,却是赵国的心腹之患。又把赵国拦腰截成南北两地互不相通,赵武灵王为了继承人的困扰,还曾数度想干脆把赵国分成两国呢! 林胡和楼烦二胡族是二个与赵国接壤的北方游牧民族,林胡在西,楼烦在东,都很是强盛的北方游牧民族,但不管如何强盛,赵武灵王在位的28年间都把它们灭了,所以我不认为这只是个局部的成就。 经过我的说明,大家一致通过以赵武灵王的成就,堪称是个是个中国历史伟人之一。 之后大家对于教科书的编撰工作问题还是很多,但是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唯一比较特殊的问题是,大家对于黄河的印象一直以为差堪跟长江一比,那可能是在大禹治水的时期了,到了现在两者的差距,已因华北沙漠化而显著地拉开,否则黄河的水患可能更加严重了。 我告诉教科书的编撰工作人员,明天开始我就有一段时间不能来了,而且要离开马尼拉市,如果有问题可以透过飞鸽传书询问,一切以不耽误教科书的编撰工作为原则,欢迎大家提问题。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语课本,如果要采用注音符号拼音,则全国各级学校教师都要跟着学生一起学,教师也要跟上脚步才行,以后驻校教师教的范围则仅限于大部头的书,如弟子规、千字文、昭明文选等国学进阶读物。 到了下班时间,仪儿、欣儿一起过来接我,教科书编撰的工作人员依依不舍与我作别,我笑着说道:「没那么夸张,十几天后就回来了,到时候还是好汉一条,担心甚么呢?何况若有问题也还可以通信联络。」 大家哈哈一笑,说道:「王上说的是,婆婆mama的多没劲,请王上放心,十多天后一定大有进展!」 与仪儿、欣儿回到家,由于在教育部提到要离家十几天的事,弄的大家心情有点沉重,太中也还在睡觉,我说道:「我后天才要出远门,怎们大家好像要提前送我出门的样子。」仪儿、欣儿都笑起来,有如春日融雪般一扫阴霾。 我说道:「先高高兴兴地吃晚饭啦!明天只是不能陪你们去教育部,但是人还在马尼拉,晚上还是得回家的。」 次日我先送仪儿、欣儿去上班,告别了太中、大妈,我与四名侍卫搭上快船前往中华第一造船厂,到达专用码头时,事务副厂长黄公望已在场等候,晨课已结束,主管们纷纷回到工作岗位。 我问黄副厂长:「第二机械组的人都撤离了吧?」黄副厂长答称:「已于上个月全部撤往中华兵工厂。」 我首先到设计组,对于霸气十足的「风帆战舰」是颇有好感的,唯有两点可能是要特别注意,其一是排水量达二千料恐怕造价亦不低,不利竞争;其二是速度只有平均船速每时辰25里,并不是很杰出。 因此整天我都在设计组与船体组之间穿梭,想办法找出一条折衷方案,降低排水量,提高平均船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