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王师北定在线阅读 - 第368章 莱特人口 超过预期

第368章 莱特人口 超过预期

    第368章莱特人口超过预期

    次日是五月初三,我将进行十五天邻近新领地巡视之旅的第四站--萨马岛的视察,在副总兵高双贵的协助之下,了解萨马岛也是由一位副总兵徐中雄率领的二千多名战士管理,总部设在靠近莱特岛的第二个河口。

    根据资料,萨马岛面积广大都是原始森林,其面积约为东宁地区的三分之一大,但人口不多只约五万户二十万余原住民,只有少数早期中华移民。气候与卡坦端内斯岛相近但是台风更多,风害严重。

    告别前来相送的副总兵高双贵等人及聚落内的数名耆老,我搭乘快船一路南下,停在靠近莱特岛的第二个河口,前来迎接的自称是副总兵徐中雄及两名随员。

    到了总部,副总兵徐中雄报告:「本部共有兵力2,503人设置50个屯垦区另有二个聚落,由于大部分平原都在西岸,屯垦区及聚落也大都设置在西岸。总计在萨马岛地区共得原住民49,548户198,225人,早期中华移民2,214户10,105人。」

    我提醒副总兵徐中雄,由于此地台风多,因此滨海地区的防风林必须要特别加强,并预先告知原住民,台风属天灾,倘若碰上了,政府会有所补贴,千万不要气馁。

    副总兵徐中雄继续报告:「由于大部分平原都在西岸,因此有28个屯垦区及二个聚落都设置在西岸,东岸只设有20个屯垦区,另有两个屯垦区设在补给相对困难的中部台地上。」

    早上我们就参观了两个屯垦区,这里的原住民长得相对矮小一点,可能跟生活条件有关,但是习性一样,都是全家出动,声势浩荡,从小就晒太阳怎么洗也洗不白,每个人都是黝黑黝黑的。

    下午我们穿越萨马岛与莱特岛之间的圣胡安尼克海峡,它是个很奇特的海峡,全长40里,最窄处只有大约四里宽,把两个大岛硬生生切成两大块,而且几乎一样大。

    两个聚落就坐落在圣胡安尼克海峡的南端出口,这里已经很靠近民答那峨岛,台风是比较少了,华人还是比较会选居住的地方。

    下午我们访问这两个聚落,由于这里偏远,西班牙人未曾来抽税,只是原住民常来要求分润,都由族老衡量状况施舍,多年来倒也相安无事,主要是两个聚落都够大,而且没有散户。

    两个聚落先后来此落脚都已上了百年,其中一个聚落还有学堂,我告诉该族族老:「我国正推行九年一贯的强迫式义务教育,要撤底消除文盲,现在已在第一期统治地区全面实施中,预计在半年内会推行至贵处,届时请予配合。

    其次我国要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学力测验,发掘有能力,却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取得功名人士,出来为国做事。我相信贵子弟一定有许多人符合条件,国家也正缺乏人才,希望贵子弟或本人不论年纪都能踊跃参与,相关旅费等开销全部由国家统一支应。」

    次日是五月初四,我将进行十五天邻近新领地巡视之旅的第五站--莱特岛的视察,在副总兵徐中雄的协助之下,了解莱特岛也是由一位副总兵邱国雄率领的二千多名战士管理,总部设在圣胡安尼克海峡的较宽处,离此不远的独鲁万。

    根据资料,莱特岛面积与萨马岛相比稍小,其面积约为东宁地区的四分之一大,人口也不多只约五万户二十万余原住民,也只有少数早期中华移民。气候与卡坦端内斯岛相近但是台风也多,风害也相当严重。

    告辞了副总兵徐中雄等人,我们就往圣胡安尼克海峡对岸的独鲁万而去,前来迎接的自称是副总兵邱国雄及两名随员。

    到了总部,副总兵邱国雄报告:「本部共有兵力2,503人设置50个屯垦区另有四个聚落,由于大部分平原都在海岸,屯垦区及聚落也大都设置在海岸边。总计在莱特岛地区共得原住民58,876户共244,826人,早期中华移民4,144户共21,164人。」

    副总兵邱国雄继续报告:「由于原先调查的资料与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入较大,经查系因最近几年从附近岛屿迁入之原住民颇多,因此本部50个屯垦区均严重超编约二成,所幸原住民游说团工作落实,这段时间都相处融洽,并未曾发生任何不愉快事件。

    本岛目前发展平均,原先南部人口少,现在新迁入户增加多往南部集中,因此区域发展均衡,建议王上今天以视察独鲁万地区为主,明日再穿过海峡,视察旧城区莱特地区,如此可以顺路到下一个视察站--马斯巴特岛。

    两边都各有四个屯垦区及一个聚落,要视察也都方便,人口密集度足够,水资源开发的困难度也都各有千秋。」

    我就从善如流,早上看了两个屯垦区,果然都是超大的,由于位于人口集中区两个屯垦区都收容了超过五千人,各有一千余户人家,所幸各忙各的也没时间吵架,倒也都相安无事。

    我也提醒副总兵邱国雄,虽然莱特岛的台风没有萨马岛多,但也不少,因此要事先告知原住民,防风林要栽植确实,如果有风灾,政府会有补贴不必担心,不要气馁,台风也不会天天来,按部就班做好该做的事,就会发家致富。

    下午访问了一个屯垦区及一个聚落,看那防风灌木丛,若是有一年的时光让它的跟部长实,丝毫不逊于钢筋混凝土做的围墙,等木麻黄再栽植下去,则只有强烈台风档不住了。

    下午访问的聚落多是泉州府同安县的来人,听口音大家惊喜异常,只可惜问到家乡事,我却一问三不知,我从实以告,六岁就被送到少林寺学武,从此没有回家乡住过,只听祖父在清军打入同安之时,自杀殉国了。

    同安我倒是路过好几次,同安孔庙也曾去拜访多次,都是为了去见黄文正公,我就把印象仔细说了一遍,说得磕磕碰碰的,这些老乡却听得热泪盈眶直点头。

    次日是五月初五,我将进行十五天邻近新领地巡视之旅的第五站--莱特岛第二天的视察,在副总兵邱国雄的引导之下,自独鲁万又穿越回圣胡安尼克海峡,前往旧城区--莱特地区视察。

    旧城区的主要问题在于水资源不易掌握,由于全境没有主、次要河川,都是小溪、小山涧直接出海,因此邱副总兵首先疏散原已过于拥挤之人口,其次归划了五个水系,互不干扰,之后将各个小溪、小山涧的水流集中再分流至各用水处。

    现在四个屯垦区及一个聚落的用水都满足了而且还有剩余,邱副总兵鼓励大家兴建池塘养鱼,藉以储水备用,尽量不要浪费得来不易的水资源,同时准备供万一干旱期过长之紧急供应。

    次日是五月初六,我将进行十五天邻近新领地巡视之旅的第六站--马斯巴特岛的视察,在副总兵邱国雄的引导之下,了解马斯巴特岛也是由一位游击将军率领的二百多名战士管理,总部设在东岸的马士弼城,但他会到西岸唯一的河口来接王上。

    根据资料,马斯巴特岛面积约为金门的20倍大,人口约五千户二万余原住民,并有早期中华移民。气候与布里亚斯岛相近,只是台风多,风害严重。

    告别前来相送的副总兵邱国雄等人,我们搭乘快船一路北上,近午时停在靠西岸唯一的河口,前来迎接的自称是游击黄伯超及两名随员。

    河口就是一个屯垦区,到了屯垦区,游击黄伯超报告:「本部共有兵力253人设置五个屯垦区另有一个聚落,东岸设置三个屯垦区,西岸设置两个屯垦区一个聚落。总计在马斯巴特岛地区共得原住民4,946户19,274人,早期中华移民1,104户5,235人。」

    我看屯垦区的防风灌木丛种得扎扎实实的,忍不住赞美黄游击等人做事确实,再看原住民也都是全家出动,勤勉得很,我提醒黄游击等人,要事先告知原住民,防风林要栽植确实,如果有风灾,政府会有补贴不必担心,也不要气馁,台风不会天天来,按部就班做好该做的事,大家就都会发家致富。

    接下来要乘坐快船往北去一处山凹,距此有七十里,那是一个客家大族的聚落,来此已有一百多年,由于地区偏小,每一个家庭平均分不到一甲地,因此劝他们拆成两个聚落,族老却不同意。

    他们挤在山凹里,取水容易,又可防台,一举数得,因此不肯听劝,其实就在该聚落附近就有一处水草丰美之地,比他们现居住之地要大得多,我曾劝他们整个聚落搬过去,他们却把我的话当耳边风。

    说着说着,黄游击指着岸上一块夹在两条小河中间的地,赞美道:「真是人间宝地呀!可惜晾在这里。」过了一会儿就看到一处山凹,里面鸡犬之声相闻,和乐融融。

    下了快船,黄游击请族老过来一叙,族老一听是王上亲自来访,急忙要跪拜,还好我手快一一扶住,说道:「我国不流行此礼,互相拱手长揖即可。」

    我说道:「我国医学发达,将来人人长寿,婴儿出生的死亡率将大幅下降,人口势必快速成长,将来你们的地恐怕就不够用了,黄游击请贵族搬到土地宽广水草丰美之地是好意,只是黄游击忘了提醒一句话,你们原有的祖居地还是贵族的产业。

    两边相距就几里路,你们可以把它当成别业,或台风来袭的避难所,将来台风来袭之前,都会有几个时辰的防台警告,你们要避难时间是绰绰有余了,此外我国对于台风也有一套对抗方式,你们可以先去别的屯垦区看看防风灌木丛,将来还要栽植防风林,已经可以对付一般的台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