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就算立刻死去 也值
第195章就算立刻死去也值 午饭后,我与王提标及七位侍卫陪着父亲前往佬沃市巡视,父亲看着市政厅、教堂及附近几个政府建筑物,感慨的说道:「还是西班牙人有气魄,荷兰人在东宁地区只知索取,基本上毫无建设,热兰遮城(安平古堡)与普罗民遮城(赤崁楼)与这几栋建筑物相比,只能算是个要塞。」 对于总面积达三百余甲,星罗棋布的街道也赞叹不已,我说道:「这种棋盘式的街道其实是首创于唐朝首都长安城,只是长安城是街坊式设计,长安城内的街道均作南北、东西向排列,相互垂直,笔直端正,宽畅豁达。 但是在百万人口的长安大城中,却只有南北纵列大街11条,东西横列则为大街14条,街道实在是太少了。佬沃市市区原来只有二万人不到,但东西横列与长安城相同,有大街14条;南北纵列则为长安城的六倍,有大小街道70余条。 与长安城的街坊式街道设计相比,街坊式街道有明显的互保区域范围之划定,对于治安有帮助;缺点是交通没有像完全式棋盘街道,户户都可面临街道之顺畅、方便。将来还是要以完全式棋盘街道设计为主,以畅物流,进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现在原住在城内的原住民,都已集中于屯垦区内安置,城内的住家则由政府接管。此外我要求,各城市最少要留下三成以上的土地供公共用途使用,现在有些不需要居住城内的人,也被政府安置到其他适当的地方,因此市区街道显得有点冷清。」 父亲问我:「留那么多公共土地,有何用途?」我回答道:「譬如植栽一整片林木之公园,留空植草之绿地,以及道路等都需要用到土地。此外,都市内若不留白,人口过度集中,容易发生灾害、不利于居民健康、也会限制城市未来的发展。」 父亲听了频频点头,接着我们到屯垦区视察,王提标报告:「现已设置八个屯垦区,地点在八德河南岸滨海地区,总共有3,300余甲,安置原住民有一万五千余人,每个屯垦区各有战士45人,另外有40位战士负责巡逻市区、各地区及发生事故应变之用,人力是有些吃紧。」 由于要过河而且是在滨海地区,总共有二十余里之远,因此乘坐快船出海再南下比较快,管带等人看到我上船,齐声大喊:「主公好!王提标好!欢迎主公、王提标们搭乘!」 又看我毕恭毕敬的扶着父亲上船,管带忍不住好奇,低声问我:「那是何人呀!」我回答:「是家父来访。」管带跟几个人一说,又齐声大喊:「大老爷好!欢迎大老爷搭乘!」父亲问我:「你的水师战士怎么都这么罗唣呀!」 我说道:「他们曾经跟我同生死、共患难过,所以一向比较亲切、比较随便一点,请父亲大人原谅则个。」由于早上会谈及中午用饭都只有我们父子俩人在一起,侯嘉亮、郑义、霍震、方志斌、三位传令官等七位侍卫都不知道这位东宁特使的身分。 方志斌比较年轻,好奇心强,特意去问王提标,王提标轻松的回答:「他是主公的亲生父亲,现在的东宁总制,相当于宰相。不过他另外有一个名头,在江湖上更响亮,他就是人称「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的天地会龙头大哥。 方志斌一听,大叫一声,跪倒在地上匍匐爬行过来,哽咽地说道:「家父每次谈起陈总舵主,每次都赞叹不已,说甚么义薄云天,豪气干云都不足以形容陈总舵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义无反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风范,可惜一直无缘认识陈总舵主,若能见上一面,就算立刻让我死了也值。 今天让我有幸先见到陈总舵主,请主公路过新洛市时稍后片刻,让我去通知家父前来见上一面,以慰其生平之愿,不胜思慕之情。」 我说道:「没问题,到了新圣市我们算好时间,事先以飞鸽传书通知令尊就是,新洛市离阿格诺河还有一段距离,让你们父子俩跑来跑去的,可不要受了内伤,而且令尊现在忙得很,也不见得就会在家里等你呀!」 七名卫士及王提标带来的两名战士,也都一一来向陈总舵主行礼、问安。 快船启动后顺着水流而下,战士们cao控快船越来越顺手,速度很快地提升,父亲看着这艘与中式设计大不相同的快船,赞赏有加,我说道:「这是西方各国流行的软帆式设计,cao控比较复杂,稳定度稍差,但是速度高很多。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是造船高手,尤其是西、葡两国更是后起之秀,我军正准备在马尼拉、新达市各设一造船厂,分别引进西、葡两国的技术,融合我国原有的造船技术,分别建造新式船舰。 最后再依据两种技术所造船舰的cao控经验之反馈,设计新一代的各类船只,成为一个标准化的设计,设计者将继续追踪各类船只cao控经验之反馈,将以每十年更新标准化设计一次为原则,以不断的改善让技术继续精进下去。」 快船在出海口南方约十里处海边的一个湾澳停下来,待停稳后我扶着父亲下船,上船时被战士们一阵聒噪吵得没注意到,下船时才发现船舷的护栏,惊喜的问道:「这也是西方各国的设计吗?」 我回答道:「这倒不是西方设计,这是我军的统一要求,过去水师将士在上下船时常常发生意外,现在有了护栏,就再也没有意外发生了。」父亲说道:「发明这项设计的人应该给予奖励,这项设计看似简单,所费也不多,却活人无数呀!」 我回答道:「这是您的儿子发明的,可惜没人给奖呀!不过有了父亲的赞赏,也就值了。」 我请父亲同意,由快船引导他带来的三艘战船,先到八德河南端出海口的湾内等候,明天拂晓时分我们就要出航,否则恐怕天黑前到达不了美岸市。其实我还想往南多航行40里的河口停靠,但是一切要等明天,试了友军战船的性能再说了。 下了船后,我们一行十余人继续往南走了不到一里,就看到一堵东西向的篱笆,宽度约十里,每隔二里多,就留一条南北向的通道,共有四条,通道两旁也各有篱笆,竹篱笆的两侧也均栽植灌木丛,方方正正的像是迷宫的入口。 还没走近,父亲就问道:「这样的围墙有效吗?」我回答:「这个篱笆基本上是做为界标之用,并没有太大的围堵效果。 但是做为防风墙之用才是它最大的功效,如此不管是海风、陆风都不容易吹到地面,土表才不至于干涸,有助于农作物的成长;而且因为高度不高,也不会遮挡太多的阳光,因此也不至于妨碍农作物的生长。 将来靠海的地方还要开辟一条贯通南北的道路,道路两旁含盐分的土地上,还要各栽植三排木麻黄,建立临海生态性绿化带,并做为最后一道厚实的防风林,以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进而扩大可耕地的面积。」 到了屯垦区附近,守卫的战士马上过来问安,我们一行人就站在围墙外面看,由于围墙只有四尺高,站在外面看进去一目了然,每个家庭几乎都全家出动,婴幼儿就放在田埂,身旁还放着几块像饭团式的食物,上面搭一个简单的棚子遮阳。 父亲问道:「以前听人说过,吕宋的原住民不会耕种,都以渔猎为生,我看不尽然呀!现在看他们每个人都做得很熟练呀!」 王提标说道:「他们原本的确是不会耕种的,连锄头都不会拿,但是主公说过『没有教不会的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果然不到十天每个人就都熟练了,而且主公说,要依照工作量配给食物,以鼓励勤劳者。 并且要依照每个家庭开垦的土地面积,三年后确定都会耕种后,就配给一半的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所以现在每个家庭都全员出动,卖力得很呀!现在土地的开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给水的渠道也差不多都竣工了,预计月底前就可以播种完毕。」 我接着说道:「这些吕宋的原住民将来都是我中华国族的生力军,东宁地区也有将近一百万的原住民,他们现在也是以渔猎为生,不事耕种。延平郡王府若想扩大统治基础,快速提升国力,就要从这百万原住民下手。 东宁地区的原住民与吕宋地区的原住民是近亲,有些种族的语言至今还能相通,过去西班牙人曾想扩张吕宋地区的掌控范围,但是两次向北推进却都铩羽而归,双方死伤惨重,西班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国,说他们不会统治殖民地,还真是没人会相信。 但是为何西班牙人在吕宋地区却不能成功,主要的原因我把他归纳为四点,提供给父亲参考,以期在东宁地区能够成功地驯服原住民,成为我中华国族的生力军: 一、东宁地区与吕宋地区的原住民,个个都是相当骁勇善战的战士,在山区健步如飞,射箭又准,极难对付,若经一段较长时间的战阵训练,绝不输巅峰时期的满州八旗劲旅或袁崇焕精心锻炼出来的关宁铁骑。 二、其次,请看这个篱笆,其中是大有学问的,它只是竹子的枝枒,也只有四尺高,一穿就破,一跃就过,两边的灌木丛也是挡不住人的,这样就可以让他们不会觉得是被拘禁了。 后来他们也都知道了,这个篱笆是为了保护他们家人及农作物,免受野兽的侵扰;同时挡了风,可让他们辛苦耕种的农作物长得更好,听起来多令人窝心呀! 三、人人都是有其自尊心的,再怎么落后的民族,也不能容人侮辱,因此要平等对待所有的人,互相尊重每个人的基本人格,因此绝不可打骂、侮辱、更不可以任意伤人、杀人。 四、懒惰是人的天性,但是每个人对未来也都会充满想象,期求被肯定也是每个人的天性。懒惰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因此我们就要创造一个让人充满活力,可以化懒惰为勤劳的条件,首先就要有一段时间的集中管理,以便于教导,同时让大家互相看得到别人的成果,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其次,对于努力者我们不但让他们全家吃得饱,还让他家里有余粮,同时可以慢慢地养成储粮、储蓄的好习惯。 最后,我们还提供光明的远景,只要努力开垦,将来个人努力的所得可以分润,三年后确定都会耕种之后,政府就配给一半的土地,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财产,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所以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每一个家庭都是全员出动,连婴幼儿也来踢踢腿、哇哇叫、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