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王师北定在线阅读 - 第183章 得定快捷方式 惟观呼吸

第183章 得定快捷方式 惟观呼吸

    第183章得定快捷方式惟观呼吸

    次日是自伊巴市至新达市的行程,由于行程有三百余里,在过去,一天内到达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即使快船也非常的勉强,因此快船须提前于天亮前一个半时辰就要出发,为免影响他人的睡眠,我只告诉吴提标一人,我们静悄悄的起床、梳洗、解缆、快船静悄悄滑出水道。

    行前吴提标告诉我,昨晚吴华来找他,谈了一会儿,吴华最后说道:「我非常相信校长,我冷静的想了之后,还是接受校长的安排才是正确的选择,一时的冲动所做的决定,不见得是爱国的最佳方式,请代我再次表达对校长栽培的感谢之意,乐意到新奥分校担任助教。」

    我说道,你们做甚么决定我都尊重,我们做父母、师长的人,只要在一旁观察、引导就好,你的做法很正确,孩子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不离谱,由他自己做决定,选择自己的人生,将来才不会迷失了自己。

    告别了吴提标,我心里觉得很滑稽,吴提标能将吴华的话转达得这么溜,不但咬字清晰,而且完全不拗口,他这台录音机已经达到专业水平了。

    快船一路向西北走,一个时辰后转向正北,在黑暗中行驶,有如盲人骑瞎马,但只要把稳方向,是绝无危险的,而且还是最佳、最短的行进路线,快船的管带及战士们,现在对我是完全信赖的,在暗夜中,充满乐观,一路高歌猛进。

    在黑夜中,我把七名卫士的五名请到船舱中,王栋、侯嘉亮武功已入化境,基本上没有问题,一一检查昨天凌晨的体能极限的测试,是否有伤到经脉,同时了解每个人的武功进境。

    检查结果发现霍震、方志斌基本上没有问题,两个人都处在所谓「长养圣胎」的阶段,互相的进境也在伯仲之间;倒是我原来的三位传令官,身体已锻炼得不错了,但是并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内功基础训练,经脉都有些受伤的地方。

    我一一帮他们打通阻塞的经脉,没有内功基础的人,就无法自己修复受阻的经脉,日久就会变成痼疾,轻则行动不利索,重则寿命缩短,甚或猝死。

    明朝开国功臣排行第二,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在洪武二年率九万大军从北平出发,击败元朝丞相也速。之后率军攻占元上都,元顺帝逃奔和林。胜利而归,途中行至柳河川,以「卸甲风」病暴卒,年仅四十。

    朱元璋闻讯写诗痛悼:「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陪葬孝陵,史载常遇春「爱抚士卒」,「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

    像常遇春「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这种拼命三郎型的人,最容易因超过体能极限,留下痼疾而不自知,日后因细故而猝死,好发年龄在30至50岁,近代流行话语称之为「过劳死」。

    处理好原来的三位传令官,天色已开始泛白,现在快船离岸边有20余里,看不到海岸,但是可以看到海岸东方的山脊棱线,高度在3,000至4,000尺。一群群的海鸥从那个方向飞来觅食,由于数量颇多,高亢嘹亮的呱呱声,甚为吵杂。

    除了山脊的棱线及飞翔的海鸥,天地间就只有海天一色,一望无际,怪不得航海人看到飞鸟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尤其是当一个人在茫茫的大海上时,能看到飞鸟在空中盘旋,就会让他激动不已,因为有飞鸟就表示陆地已不远了。

    为了争取速度及时在天黑前到达新达市,快船继续朝正北航行,早餐过后不久,终于看到海岸了,快船开始沿着岸边前进,岸上绿野平畴,屋舍俨然,错落于阡陌之中,耕作的痕迹非常鲜明。

    接近午时,快船行近林加延半岛之前,包围马尼拉湾,分隔吕宋中部的平原和南中国海,位于吕宋岛西部的一座狭长山脉,平均高度在三千五百尺,最高峰在最南的巴丹半岛,有五千尺高,最北处的终点就在这里。

    由于没有高山的降水作用,雨水较少土地润泽度不如伊巴市一带,植披覆盖不足,常有土石裸露,也看不到耕作的痕迹,但是河流甚多,流水淙淙、涟波潺潺,显然水资源仍丰富,还是可以善加利用,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今天我一有空,就教三位传令官修习内功的入门功夫,我教的是观呼吸法门(梵文:ānāpāna-smti,巴利文:ānāpāna-sati)汉传佛教以音译为安那般那念,以义译则称之为入出息念或数息观。但与汉传佛教不同的是,「观呼吸」并不数息,而是要细心地、认真地观察呼吸的细微之处。

    一个人每天的作息不外乎行路、停留、坐下、睡觉,也就是所谓的行、住、坐、卧四个动作,但是呼吸是一定要随时做到,不能中断的,因此除非有事,随时可练、时时要练,而且并非一定要打坐才练,当然初学者要多多地利用空档打坐,打坐比较容易收摄心神进入状况。

    由于观呼吸是跟随着呼吸,专注于冷空气的吸入,一路跟随,直至暖空气的呼出,身体内空气的进出是非常细微的变化,专注于此,很容易地可以将散乱的心渐渐收摄下来、让心澄静下来,就不会有太多的「想」。

    一开始修习此法门时,我们是无法感受到呼吸的温度变化的,因此很难追随呼吸的进出,但是只要持之以恒,慢慢的就能掌握窍门,体会到这些细微的变化,于此同时,修习者的六识也会变得更敏锐。

    而且观呼吸也不刻意去追求道家所谓:「魂不内荡,神不外游。」等缓吐深纳的呼吸方法,而是一切顺其自然。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将这个法门与观身不净(梵语:a-ubhā-smrti,巴利语:asubhānupassin)汉传佛教译为不净观,称为二甘露法门,都可以让我们迅速获得禅定。

    获得禅定之后修习内功当然是水到渠成,即使未能得到禅定,由于懂得如何收摄心神,「想」少了,自然容易专注一心,修习内功就可以事半功倍。否则只锻炼身体,若无内功为基础则只是个壮汉,不但容易受伤,而且也无法自我疗愈。

    午后,过了林加延半岛尖端的呷角,快船并不沿着海岸行驶,而是对准新达市,朝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以缩短距离,节省时间。

    林加延湾最窄处仍有60里,平均宽度70里,几乎是一个等宽的长方形,所以面对海浪的新达市海滨,几乎是无遮无档,因此海蚀的情况相当普遍,处处可见海崖、海蚀凹璧、波蚀棚、海蚀洞、及海蚀平台等;林加延湾的深度为110里,总面积有18万甲。

    林加延湾与总面积约二十万甲的马尼拉湾相比,在伯仲之间,海洋资源需善加维护,才能生生不息地孳生繁衍而不停止,永无止尽地提供我军活水。而苏比克湾则小很多,总面积只约一万三千甲。

    紧赶慢赶之后,快船终于在黄昏时刻,天还未全黑前抵达新达市,峡湾最窄处已燃起篝火引路,快船熟门熟路,迅速进入峡湾之后,但见南方五里处,又有一团燃烧的篝火引路,天色已渐暗,快船不敢大意,放慢速度小心前进,但见河道宽广笔直,其实是甚为安全的。

    到了篝火处只见承恩伯领着几名卫士迎接,承恩伯笑呵呵的说道:「知道主公的快船速度优异,为免反而耽搁了行程,因此未派船引路,并无丝毫怠慢不敬之意,尚请主公谅察。」

    我说道:「伯父的为人我怎会不知道,现在正是我军忙乱之际,凡事能省就省,还是办正事要紧呀!」

    从篝火处往南行走不到百步,就见河岸的东南侧一整排的渡头,约有一千尺的宽度,都由青石石材细心打造,高贵又耐用,可以同时停靠百艘大船不成问题。渡头后面是一整排的厅舍,也是盖的富丽堂皇,尤其是中间一栋,尽显奢华之能事,与奎松市的总督府类似,也是马尼拉总督府的缩小版。

    承恩伯说道:「经询问当地早期中华移民的耆老,西葡计划殖民中国,似乎就是以此处为前进基地,四、五十年前,曾有数千西班牙军队驻扎于此,各种物资堆满所有的仓库,后来不知何故全部撤走了。

    这座小总督府将作为主公的行宫,我就驻扎在其后面的一栋,以方便主公随时招唤,整个仓库区将做为我军新达市的总部,现在主公的行宫只有定期派人清理,不会有别人未受主公邀请入住的。」

    我说道,那也太浪费了,为了物尽其用,请伯父就入住吧!留一个房间给我,我都嫌浪费、可惜呢!

    承恩伯继续说道,主公大概也饿了,晚餐应该已备妥,我们先去用饭吧!一行人绕过小总督府,虽然天色已晚,我都还能感受到其威压之势。

    晚饭后,我告诉承恩伯,四天前我在马尼拉已见到令慈,她一切安好,倩丽婉约如昔,只是有些清减了,但应可慢慢恢复,请伯父放心。

    承恩伯说道,总部这里现在只剩我及五个卫士,以及炮台那里有五位安全人员监督西班牙炮兵,以防范来袭之敌。39位西班牙炮兵业已知道硬颈队长等人宣誓效忠我国,因此也愿意跟随硬颈队长脚步,日前已由我权代主公接受其宣誓,继续守卫炮台。

    至于澳门缴获之金、银等,总值为1,226万两之财物,已搬来此处由我亲自看守。

    副将沈光文及其三千战士自新塔市调转回头,兵分四路,一路南下扫荡、拘押当地原住民、西班牙人、及有敌意不服管教之早期中华移民,并就地整顿顺从之早期中华移民。

    每当扫荡、拘押之人数达千人,就留50名全副武装之战士,指挥原住民、西班牙人、及有敌意不服管教之早期中华移民建立营寨,设置屯垦区,开始进行开荒、垦地、耕作、播种等工作。

    现已建立60个屯垦区,收容6万余原住民,但西班牙人、及有敌意不服管教之早期中华移民则均尚未发现,不论是原住民或是早期中华移民,都没有发生过不服、抗争等情事。

    由于情势已相当的稳定,因此自从月初动员人员之老弱妇孺,随第二梯次撤退到达后,即由原护送前来之500战士,依个人意愿,继续护送前往与就地整顿顺从之早期中华移民处混编。

    由副将许贞帅领二千战士,原负责巩固新达市海防、整顿城内秩序及动员群众之青壮人力迅速建立据点、建设临时厅舍、厂房、宿舍、尽快让随后抵达之中华兵工厂迅速恢复生产等工作,现已按部就班顺利进行中。

    因此仅留100位战士负责城内保安、秩序之维护,其余人员则已由副将沈光文及许贞各帅领950位战士,于三天之前,兵分两路分别往东转北、往西转南两个方向继续清缴,预计可再收容4万原住民。至于山区、偏远地区之清缴工作,将在一切就绪后再陆续展开。

    承恩伯说明现况完毕后,我说道,我有三点看法,请王栋、方志斌纪录下来,连同承恩伯的现况说明,发送各部参考办理。

    首先是被抽调到的我军动员民众,其已工作之时间及迁移行程所耗的时间,请给予略高于其工作所得之补偿,以示公平。

    其次是在我军撤退忙乱之际,海岸巡防倍加重要,请吴军门部预先留下之40艘战船加强巡逻,提前预警,以利我军驻守战士能及时备战,我军防卫国土的最高原则是御敌于境外,纵使有部分敌军登陆成功,也必须将之制伏于滩头,以有效吓阻敢于来犯之敌。

    第三点是,我军战士均属惯战精锐之师,用于担任驻守警卫之责,这也未免大材小用了,请各部尽速招募青壮担任保安警卫,由原驻守战士训练一段时间后,陆续抽调回原部队,过一段时间,训练成熟后,每一据点最多暂留五位战士领导保安警卫驻守,但最后还是要尽可能全部调回。

    晚上就寝时,我与承恩伯抵足而眠,睡前承恩伯又问起周令慈的现况,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我也很能理解呀!否则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我就把伍乞娘、龚妹娘两位婶娘所说的、我所看到的、以及我对周令慈、郑棉的承诺,详详细细的说给承恩伯听,承恩伯才安心的沉沉睡去,脸上还挂着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