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北瓦
书迷正在阅读:影后重生:秦少的腹黑妻、魔武机神、天启王座、星纪帝国之枭宠狂妻、诸北珍珠始家传、快穿女配:男神,给撩不、平民忍者在木叶、妖娆小兽妃:拐个魔君生崽崽、醒来后就无敌了、我的前世是游戏boss
下午,给孩子们上完课后,张小川就准备出门了,他要去找工作,不然就凭赵奶奶一个人的话孩子们就得饿肚子。 只是当张小川还没出门,赵奶奶就推着糖葫芦车回来了,而且脸色也不好看。 “奶奶。” 见奶奶回来,孩子们顿时围拢了过来,七嘴八舌的叫开了。 “赵奶奶,今年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张小川走上前把赵奶奶的小推车推进院子然后关心的问。 “唉!别说了,今天有几个青皮尽给我捣乱,害我一串糖葫芦也没有卖出去。”赵奶奶一脸晦气的说道。 “青皮捣乱?怎么回事?”张小川问。 “有一伙青皮,上来就问我要一贯钱,不给就不准我摆摊,我哪有一贯钱给他们,好说歹说都不行,我走到哪他们跟到哪,把来买糖葫芦的人都赶跑了。”赵奶奶一脸晦气的说道。 “那……他们没有对你动粗吧?”张小川有些担心的嗯。 “他们还不敢对我一个老婆子动手动脚,只是影响我的买卖罢了。”赵奶奶说道。 “赵婆婆,不知道你是在哪里做买卖?”这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这是?” “哦,奶奶,这是陈文杰,是来给孩子们送旧衣服的,送了一大包呢。”张小川连忙给赵奶奶介绍道。 “谢谢你,谢谢!”听到是送衣服的,赵奶奶连忙朝陈文杰感谢。 “不用谢,对了,赵婆婆,你是在哪里做买卖呢?”陈文杰又问。 “这,我就在城边儿四处转。”赵奶奶说道。 “那为什么不去城里卖呢?”陈文杰问道。 在临安,有内城和城外的区别,内城里面住的不是达官显贵就是大富之家,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住在城外,南宋临安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口,城外就占了八成,所以一般城外要比城内还热闹,从大部分勾栏瓦市以及酒楼茶馆都设在城外就能看的出来。 像赵奶奶这样的小生意人,大部分一般都是在城外做买卖,这样能够节省一些成本,因为小贩进城做买卖的话是要交税的,而且还不低。 “是啊,赵奶奶,要不咱们去城里吧。”听到陈文杰的话,张小川顿时说道。 “可是,要交税。” “交税怕啥,打不了咱们把糖葫芦卖的贵一点,这么好吃的糖葫芦,城里又都是有钱人,我觉得卖十文钱一串实在是太便宜了,糖浆的成本很贵呢。”张小川说道。 说完他拿出一串递给陈文杰说道:“陈兄弟,你尝尝,看看这个糖葫芦味道怎么样?能不能值二十文。” 听到张小川的话,陈文杰不好拒绝,只能点头接过张小川递来的糖葫芦,他先是好奇的看了两眼,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之后才咬了你个糖葫芦在口中。 只是一口,陈文杰的眼睛顿时就亮了,随后一边咀嚼一边点头。 “太好吃了,好甜啊!里面又有点酸,应该是山桃吧,很好吃,二十文在城外卖可能有点高,但是在城里卖绝对行。”陈文杰朝张小川和赵奶奶点头说道。 “最正宗的糖葫芦是用山楂做的,不过现在山楂还没成熟,等山楂成熟了你再来这里,我让你尝尝更好吃的糖葫芦。”张小川笑着朝陈文杰说道。 “是嘛,那到时候我肯定来。”陈文杰也笑着说道。 “孩子,既然你喜欢,就多拿一些回去,给家里人都尝尝。”赵奶奶说道,说话间她从推车中拿出了一大把糖葫芦递给陈文杰。 这样的举动,看的四周孩子们是一片吞咽口水,不过他们都很乖,知道糖葫芦是卖钱给他们买饭吃的,就算糖葫芦再怎么好吃,孩子们也不会讨要和偷吃。 “这……赵婆婆,我不能要。”见赵奶奶要拿一大把糖葫芦给自己,陈文杰连忙拒绝。 “拿着,这是婆婆的心意。”赵奶奶继续热情。 “陈兄弟,你就拿着吧。”一旁张小川也劝。 “那好,这些糖葫芦我拿,不过我也不白拿,我用钱买,我身上有一百文,就买十串吧。”陈文杰说道,说完他从怀里摸出一个钱袋,从钱袋里又拿出一串钱递给赵奶奶。 “这,钱你拿回去,这糖葫芦是送给你的。”赵奶奶推辞。 “你不收钱我就不要糖葫芦。” “不能要你的钱,你送了那么多衣服我还没感谢你呢。” “衣服是我娘让我送的,一码归一码,这个我不能白拿您的。” “行了,都拿着吧。”张小川看不下去了。 最后,双方妥协,不过赵奶奶感觉过意不去,又给陈文杰多拿了几串糖葫芦,并且用大纸帮他包好。 随后,陈文杰离开,张小川准备陪着奶奶去内城试试,看看能不能去城里把糖葫芦卖掉。 如果城里卖不掉的话,虽然家里还有一些余钱,但迟早都会用完的,到时候那多么孩子就要饿肚子了。 张小川和赵奶奶两人推着独轮车离开了家朝城里而去,只是他们离开的第一时间就被几双眼睛发现了。 “去告诉腾哥,赵家老婆子又出门了。”一个监视的一个人朝另外一个人说道。 很快,两人之中就有一个人快速离去,另几个人则是继续监视。 “唉!你说腾哥为什么要我们找这个老婆子的麻烦啊?就算找麻烦,直接砸了她的车不就行了吗,现在这样多麻烦……” “你懂个屁,我们这只是让她暂时做不了生意,又不是要赶尽杀绝,别看这老婆子不起眼,她的名声可大着呢,要是闹到官府去了,我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一个人解释说道。 “那我们这样有什么用啊?就只是让别人几天做不了生意吗?我们一天十几个人没事做盯着她,这样真的很无聊唉!”一个人抱怨。 “赶紧跟上吧,茶园棚的钱胖子出了大价钱让我们办事,我们可别把人跟丢了。” ………… 张小川和赵奶奶两人推着独轮车来到了临安城的钱塘门,这里距离王家桥瓦非常近,在西湖的东北部。 在钱塘门税吏处交了几十文钱税之后,两人就推着独轮车进了城。 钱塘门进去是一条东西横向的大街,是风波亭.太学.以及国子监所在的街道。 在街道中间,有一条南北通向的大街,这条大街比所有街道都要大,这就是南宋著名的御街。 这条御街全长四千多米,南接皇宫北门,北接余杭门,御街两边店铺林立,有上千家之多,是整个南宋最繁华的地方,没有之一。 张小川两人推着独轮车穿街过桥,最后来到了临安最大的瓦市北瓦附近。 之所以来到这里,主要也是因为这里的人流最多,在这里,赵奶奶的冰糖葫芦也能卖的快一点。 另外,张小川也需要重新找工作,不如就先在北瓦试试,实在不行就回王家桥瓦。 来到北瓦后,张小川和赵奶奶交代几句后就离开了。 在他们的后面,几个人也跟随两人来到了这里。 “怎么办?这里是乔六爷他们的地盘,我们要在这里动手吗?” “别,等腾哥他们来了再说吧。先盯着。” 此时,张小川已经身处在了北瓦之中,这里是临安最大的瓦市,光是勾栏“剧院”都有十三座之多,其中能够容纳数千人的大勾栏就有三座之多,其余小一些的也能够容纳上千人。 其中最大的数莲花棚,这个名字在北宋开封时也有勾栏用过,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勾栏。 张小川第一个目标就选择了莲花棚。 莲花棚外,张小川驻足观看,他发现这里的大门都比其他地方大的多。 莲花棚门口挂有招子,上面写着今天一天的节目表,什么节目,演员是谁,多少钱等等,上面都有写。 每当一个节目表现完后,戏棚的伙计就会划掉上一个节目,这样观众才不会看岔。 按照招子上的节目表来看,现在在莲花棚里面演出的应该是评书《武王伐纣》。 摸了摸身上的口袋,张小川发现自己没多少钱,进里面听评书的想法只能打消。 他来到莲花棚门口,这里有看门收钱的人,按照规矩,只要交钱就能进去看节目,如果节目已经表演了一些时间,给的钱就可以少一些。 通常,能够在门口收钱的人,不然戏棚的东家本人就是东家的亲人,一般人收钱的话东家也不会放心。 张小川想要在这个戏棚上班,找收钱的问问准没错。 “两位大叔好。”张小川见交钱进场的观众少了后,这才朝两个收钱的人打招呼。 “你是要进去听书吗?”听到张小川的招呼,其中一个中年男人朝他问道。 “不是,我想找你们莲花棚的东家。”张小川说道。 “你找我们东家干什么?”那人问。 “我想来你们莲花棚评书。”张小川说道。 “哈哈。”听到张小川的话,两个中年男人顿时笑了起来。 “就你?毛长齐了没?就敢来评书,而且还是来我们莲花棚,你胆子可不小啊!” 听到中年男人的话,张小川也不放在心上,呵呵朝两人说道。“没有本事怎么敢来莲花棚这样的地方,还请两位帮我引荐一下鄙东家,在下感激不尽。” “呵,我就是莲花棚的东家,你走吧,我们莲花棚现在不需要人。”先前那个中年男人朝张小川挥挥手说道。 “原来你就是东家啊,失敬失敬。”张小川抱拳。 “这位东家,您或许认为我的年纪小,所以看不上我,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让我在您莲花山评书,我能给你带来场场爆满的客人……” “年纪不大口气不小,像你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我见的多了,你走吧,我们这里不要人,不要打搅我。”莲花棚的东家不耐烦的朝张小川挥挥手说道,看其表情就像是赶苍蝇一样。 “这位东……”张小川还想说什么,但是却被大声打断。 “说了不要人,走,不要在这里影响我做生意,不然我叫人把你扔出去。” “好吧!” 最后张小川只能耸耸肩,然后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