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环
书迷正在阅读:大人冤枉、天道很皮、吃鸡奶爸修仙传、田园医妃:相公,你真甜、刻骨宠婚:你好,傅先生、男神太高冷:国民校花请入怀、蜜婚365天:男神老公花样宠、漫威之召唤师降临、混在漫威世界的疾风亚索、爆宠医妃:傲娇邪帝娶1送2
“小样龙盘集翠,金羁缓控五花骝。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绣旗高处钧天奏,御捧先过第一筹。”――――――――宫词 掖庭,椒房殿。 董皇后不喜欢黑夜,所以每到晚上,椒房殿里都会点满各种样式的灯烛,有跪坐的宫女、修长的青鹤、健壮的羚羊。像是灯会一般,将偌大的椒房殿照得灯火通明,驱散整个黑夜。 虽说如今朝廷国力衰微,但凡用度都该节省一些,而董皇后却不以为然,偏就让作室铸造了许多灯台,每天晚上都按时点亮。在黑漆漆的夜里,椒房殿就像是一盏灯,随时等待着在漫长的宫道上为皇帝指引方向。 即便是习惯了后世灯火璀璨的皇帝有时也觉得椒房殿灯点的太多了,甚至还有安全隐患,好几次都向董皇后提过要求,可董皇后却振振有词的说“非壮丽无以重威,如今关东不听诏命,正是因为有人不尊汉室。若朝廷不修威仪,为了节省而越加让日子过的寒酸,那外人便更无敬畏之心了。” 皇帝当时想起历史上正是由于袁术见到汉天子颠沛流离、威严扫地的凄惨处境,所以才生出了篡逆之心。觉得皇后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有时候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还是得要有的,这是一个朝廷和皇室该有的尊严体面,去年招待各地藩王宗亲与州郡使者的时候,不就铺张了一次么?再者说了,崇祯穿了那么多年补丁衣裳,节省到何等地步,不也照样没能救国。 节俭能兴国,而不能救国,当一个国家要亡的时候,光是节俭是无法根治痼疾的,这是皇帝的理解。 总之,董皇后难得违逆皇帝的话,不知怎么说动了皇帝,于是皇帝再也不管掖庭每个月要耗费多少斤灯油,而董皇后也明白事理,自觉减省了许多不必要的灯烛,帝后两人相互理解,给外人塑造了一个夫妻同心的形象。 “每到你这里来,总感觉到了白天一样。”皇帝迈着步子走了进来,身上还带着外间的一丝凉气。 董皇后立即迎上前去,弯膝给皇帝行礼,却被皇帝一把拉住,她也顺势站起,笑吟吟的说道“陛下若是不喜欢,我再撤些灯台就是了。” “别撤了,只多派人留心着些,莫要燃起火来了。”皇帝说着,一边看着董皇后。 不知是一直如此,还是知道皇帝会来,董皇后明显是精心打扮过的,她没有穿繁琐华丽的皇后礼服,单是穿了件红色的曲裾深衣,上面绘着白色的连理枝。宽袖紧身,白色的下摆绕腰转折,呈现出‘喇叭花’的形状,然后用绸带系束,勾勒出美好的曲线。 董皇后头上挽着堕马髻,发髻偏垂于一侧,似堕非堕,鬓间极为单调的插着一支鹿角金步摇。 “谨诺。”皇帝一直注视着董皇后,这让她有些得意,她很自然的伸手拉过皇帝,半扶半引的带到内室桌案边“虽然国事为重,但再如何,陛下也得爱惜身体才是。” 秦汉沿袭分食制,内室里摆放着两张漆案,案上摆着一个漆耳杯、五个小漆盘,还有用来盛放羹汤的漆鼎、取食的漆勺。每样漆器都是黑底红纹,庄重典雅,十分符合汉代人的审美,有的漆器上还书有‘君幸食’三个字。 “也不是经常如此,反倒是你,自己先进膳不好?非得要等我。”皇帝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去,让穆顺拿着漆在皇帝的手上浇水,另一人则用漆盂接住。 “不这样,陛下又如何会来见臣妾?”董皇后抿了嘴,狡黠一笑,也在一旁任由长御为其服侍着洗手“陛下不许臣妾无故到宣室去,难道还不许臣妾心里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