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襄阳行
李令问被侍卫拖出去,落魄不已,心里更是一片冰凉,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也动摇了。ミ菠※萝※小ミ说 “难不成我李令问看错了人吗?”李令问苦涩地自语,转身离去了。 李令问回到府上,下人上前禀告:“国公,安陆的驿使送来了信。” “拿过来吧。”李令问道。 下人把信送上,李令问看着信封,上面写着李太白奉上,国公亲启。 李令问心中一动,迅速打开信封,拿出信纸看了一遍。 李白上面想要了解清楚太子殿下的意图,还劝李令问不要盲目劝谏,最好是顺着太子的心意去做,以免太子殿下疏远李令问,甚至连想做什么都要瞒着李令问,那样更麻烦。 李令问知道了李白的意思,立刻去书房给李白写了一封回信,只是可惜,李白收到这封信时已经太晚了。 李白和孟浩然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了襄阳,王昌龄早就在襄阳城等的有些迫不及待了。 李白将家里的活计都交代清楚,青云市有高掌柜等人看着,李白也很放心。 “太白,你到了襄阳要不要去拜访你那位兄长?”孟浩然问道。 “理应前去。”李白道,“这次我这位兄长帮着我们一家到了安陆,应该去谢谢人家的。” “我记得这位伯父,以前来过我们白兆山的家里。”平阳道,“是他帮助我们赶走那些衙役的。” “嗯。平阳记住,做人要知恩图报。”李白道。 平阳点点头。 李白等人驾着马车一起来到襄阳,没有进城而是就近去了孟浩然所住的鹿门山。 鹿门山上是孟浩然从小和弟弟一起长大的地方,两人在这里寒窗苦读了十多年。孟浩然的那位弟弟就是扬州的孟县尉。 “以前我和我弟弟,还有张子容一起在这里寒窗苦读,我们三个至今也就是我一事无成了。”孟浩然回忆起往事道,“现在子容中了进士,我弟弟也做了刺史,就剩我一个闲云野鹤了。” “其实这么些年我也想明白了。”李白道,“人这一生,也就是有和无的问题,有就是有了,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照样还是在蹉跎中,过这未竟的一生。” “你这话说当真是看开了。”孟浩然笑道,“人这一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孟浩然和李白把行李放在这小院中,李白给孩子们打理了住处,一行人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再去了襄阳城中。 “你去寻你的那位好友,我去寻我兄长道谢。”李白道,“最后去你的鹿门山小院里相聚。” “好。”孟浩然点头,两人分开行动,李白带着孩子们去了襄阳县衙,去寻李皓。 李白差下人去告信,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等候。 “父亲,你说你是你们那一辈中最小的是吗?”伯禽问道,“我是不是也是最小的?” “以前在蜀中我们一家人,我的父亲和那些叔伯兄弟都住在一个院子时,我是我们那一辈最小的,排行十二。”李白道,“后来两位叔叔离开蜀中后,不知有无再生子嗣,我就不一定是最小的了。” “我们有很多堂叔伯吗?”平阳问道。 “在我之上就有你们十一个伯父了。”李白笑道,“说不定还会有不少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