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亲附贵
隔一天,肖琳的父母便提了鱼翅燕窝来回拜。 按风俗习惯,初一崽给父母拜年,初二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婆家外甥给舅父舅妈拜年,初四娘家侄子给姑父姑妈拜年。 初二女婿给岳父拜年是该礼节所当,初四哥嫂带着侄子给姑妈拜年也是理所当然,但凡办酒席,妻党,舅党,姑党,是至尊至亲,排席要排席首,坐席要坐上席,逢年过节的拜访,自是不敢怠慢。 但初三,肖琳的父母竟不惜屈尊纡贵给女婿拜年,不仅降低辈份的倒拜,与礼节和风俗有悖,就算拜亲家年也有些自掉身份了。况且,按顺亲倒亲的说法,先是男方父母到女方父母家拜年之后,女方父母才到男方父母家回礼,若是男方父母不去,连个腿都不肯向前迈一步的话,你没诚意,我也不必回馈,你先不尊我,我后不敬你,你不遵从这种礼节,我也不必遵守此类规范,那么女方父母也就不必来回拜,乐得省略这种奔波劳累。 谢家父母就是不讲究这种礼节,也不遵循这类规矩的亲家,从来不曾到女方父母家去拜过亲家年。除了肖琳的父母,其它几个儿媳的父母,也从来不曾到谢家来拜过亲家年。 肖琳的父母这样,降尊屈贵,有人说是开明宽厚,也有人说是低三下四,还有人说是男方捏住了女方的重大过错,连累父母都要来低头赔罪。 后来初六,袁春花夫妇带着小孩子,提着礼物来给袁秋华夫妇拜年。袁春花夫妇拿了礼品,登谢家二老的门,给伯父伯母拜年,却没让孩子们给姑妈肖琳拜年。肖琳与袁秋华同厅而住,隔墙而居,哥和妹抬头相见,仅止于点头微笑,话都不愿多说,姑和嫂厅内相逢,不言不语,缄默避让,笑脸都不肯露一个,形同陌路。 这刻意的隔绝,包含着老死不相往来的心思,等于告诉大家,兄妹已经彻底闹翻,脸面都撕破了,连礼貌都不忌惮了。想起肖琳在娘家的作为,闯下的祸,人们倒同情和理解袁春花夫妇,同时更瞧不起肖琳。院子里,邻居和袁秋华姐妹围坐在一起,喝茶磕瓜子,晒太阳聊家常,谈天论事,说说笑笑,对进出晃悠的肖琳似都视而不见了,间或眼角余光斜睨,翻个白眼,鄙夷的鼻哼一声,“吃闲饭的废物”。 蓝火莲压低声调,耳语般发感慨:这贱人哈,为了争娘家产业,动了歪脑筋呵,使了阴招哩,跟哥嫂闹得跟仇人没什么区别哦,怪不得张家二老要提前来拜年,原来是因为娘家侄子不愿给姑妈拜年啊!亲家若是不来拜年的话,这门亲就断绝了关系,没人走动联系了咧!老一辈要是闭了眼伸了腿,这亲戚间,还怎么联绺感情呀? 袁春花说:她倒是聪明,也灵光,就是太贪得无厌了,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却偏偏不会赚钱,只有厚颜无耻,胡作非为了,让人越来越厌恶,看不起,甚至大家都不愿和她一起来往。老实说,做人做到了这个份儿上,也是没救了。 王曼君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贪婪的人,因为品格和眼界,就注定成不了大事,最没前途,一辈子也发不了大财,也走不了大运。即便有这样的实力与机遇,最终也守不住这份福气。 袁春花说:俗话讲,救急不救穷,亲人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谁都要养家糊口,先顾自家,有余力再帮别个,帮是情义,不帮是本份。 袁秋华说:事事玩心计,机关算尽,众叛亲离,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才最蠢! 蓝火莲说:做人做事,最好还是老实本份,厚道诚心。 袁秋华说: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毕竟有限,如今不兴单打独斗,讲团结合作,共赢分享,众人添柴火焰高,众手划船行得远。若是众叛亲离,等于自寻死路。 此是后事,扯远了,偏题了。话说初三那日,听说张家二老要来拜年,宫喜鹊早早吩咐袁秋华杀鱼宰鸡,烧炭盆火,要热情接待,盛情款待。她出门恭候,数九寒天下大雪,三进三出,搓手顿足站岭顶观望,嘴里叨唠:来么?怎么还不来?肯定来么?能来么?不会不来吧? 远远望见人影,她迎接上去,乐颠颠小跑一百米。亲家见面,她抢先拱手作揖,给亲家拜年,客气得简直不象亲家母,而像晚辈给老人请安,笑脸里无一例外带着讨好的谄媚意味。官有十条路,九条民莫知,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她没品没级平民老百姓一个。说白了,是她没深交攀附过大干部,甭管是谁,只要是官,心里先就怯了三分。人死得,穷不得,富人一餐饭,抵穷人一月粮,这也是穷人心态。宫喜鹊那贫穷落伍的生活,井里的蛤蟆只看见碗大的天,让她对一切非富即贵的人,都有着本能的避讳和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