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黑犀宝甲
第二天,营中吹起了紧急集合的号角,马校尉在议事大帐里等待两个队正和四个队副的到来。不一会儿,所有人都集合完毕,几个队正也直溜着来到了议事大帐里四下依次站好。只见马校尉在案前一拍说道: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我亲审的嫌犯,居然有人能将其放走?这是不要命了?马校尉越说越来气,指着几个队正的鼻子,几乎要骂娘了。这马校尉为军本来就是严苛的人,在公事上更是容不得半点松懈和倦怠,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如此失职之事,岂不让他大为光火。正是因为如此的行事作风,在军营里马校尉也是很受大家敬重的。大家伙静静地等着马校尉发出这泼天大火之后,李定方上前一步说道:校尉,请息怒,容我等立即盘询下属,晌午期间便可有明确答复。马校尉见他如此见机行事,只好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快去!大伙儿正准备转身退出帐内,只见张秉忠上前一步说道:不用找了,就是我。 听到张秉忠说到这里,大家伙儿首先是一愣,然后空气顿时紧张了起来,大伙儿都不敢相信,这件事会是秉忠干的。马校尉缓缓的转过身来说道:是你?为什么?小六子稳了稳神,心里在想:如果我不及时站出来,等着李定国出去一查。如那枣儿耿直的脾气肯定会站将出来,全做自身来扛;若再犯起犟来,说不定会被马校尉打杀出去。小六子慢慢酝酿好了言辞说道:禀告校尉,此人与我年幼时有恩,只是为了生计,偶尔做些铤而走险的事情罢了。今次见得故人受难,所以于心不忍。小六子一边说一边想:正是因为你没有搜到什么证据,所以如何定罪还两说着呢。小六子心里正泛着无边的侥幸时,只听见帐外有士卒通报。 “大将军,到!” 大家伙正准备出营迎接时,只见大将军陈洪范快步径直的来到帐内,走到案前坐下。不温不火的说道:“带上来。”只见大将军的亲兵押着一人走进帐内,小六子抬眼一看居然是王大梁。心里想这个倒霉蛋,真是给鬼催得。刚放跑了的人居然又给带回来了。这将如何是好?只好按下心头疑问,更加冷静的看着事态的发展,可心里还在担心着自己的那傻兄弟会不会直愣愣的冒出来。小六子正在思绪万千的时候,只听见大将军说道:我是担心你们办事不力,所以才从大将军营房赶过来。一路上快到此地时,发现此人鬼鬼祟祟,所以将他拿住带来问询。大将军语音刚落,马校尉立马的站将出来说道:此人正是昨夜逃遁的嫌犯,还未查出任何结果。“哦!有这种事。”陈洪范颇有玩味的应着马校尉,用眼睛瞟着他,心想平日里你马琦自许带兵严苛,今日居然出了这种事,且看你如何收场。 大伙儿都低着头,悄悄的瞟眼看着马琦马校尉。只见马校尉转过身来,当下命令手下亲兵将嫌犯拖出去先杖打二十军棍。推搡之间,从王大梁怀里掉出一包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包不大不少的盐巴。当此物掉出时,小六子悬在心里的石头,“啪”的一声,也随之掉了下来。心想,私带盐巴只需交到衙门与军中无关。菩萨保佑,幸亏当时自己情急智变,那晚塞给王老兄一包盐巴,经此一事我俩人亦可无性命之忧。随即安下心来以静观其变。 马校尉见此物掉将出来,他的同时心里的石头也放了下来。原本这放人的事儿牵扯到张秉忠的,此时盐巴一出也可以随即改变了事态的发展,但脸色和语气皆未改变。帐下只听见王大梁大声呼喊,冤枉啊,冤枉啊!请大将军为我做主!这王大梁可是江湖上经年的老手,一看自己怀揣着盐巴掉了出来,并知道是那张秉忠做的好事,赶紧的一个劲儿大呼冤枉。 “啪”的一声,大将军陈洪范用力拍了一下几案问道:马琦? 马校尉连忙上前一步答应到,并把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讲与大将军听。只见那大将军问道:马琦,这在你的事下觉得如何是好?马校尉连忙诚惶诚恐的回答道:此人依法应交于当地衙门,张秉忠依律军中当斩。 此话一说,大帐内顿时一阵nongnong的寒意弥漫起来。而马校尉心里却想:我与将军相识多年,二人皆是惜才之人,那张秉忠可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若是处罚的不够严厉,将军一定会说我纵容士兵,治军不严,反而不美。若严苛处置,众人定会不服,将军毕竟也会因旁人请辞对张秉忠宽大为怀。只见那陈洪范坐在案几之前用手指轻轻的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等待什么。 果然帐内亲随士兵和本营的将领立即跪倒一片,大呼道:请大将军开恩。大将军陈洪范坐在几案之前心想: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若只有杖刑,恐日后军纪必有多变。再看这亲随士卒张秉忠,其貌甚伟,按军中行事履历,日后必将有所成就。哎!只好壮士断碗矣。当下便说道:就按马校尉说得办,士卒张秉忠私放嫌犯,理当问斩。不过……,众将士求情,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重打一百军棍,开除军籍,以儆效尤。听大将军一开恩口,行刑士兵呼啦一下上来,将小六子挟到外面,便是一顿好打。当然这些兄弟都与小六子私下交好,下手时形重力不重,从此小六子便因此事流落在乡间。 打一开始的时候,出了军营的小六子准备回到家中务农。可近乡情怯,想到几位师傅的悉心教导,一身本领却无处释放,甚是懊悔和羞愧。但是转念一想,为了搭救王大哥的一条性命,除去军籍理应还是很值得的。当下是无处安家,就着兄弟们给的些许银两四处游荡,孤寂之时想起了自己寄养在大泽山中的那骏马儿和秦岭中的李家坡十八寨的众多好汉来。盘恒数日,决定走一趟十八寨再说。若是那寨主与往常一样,自己便留下来。若是那寨主与好汉们有难言之处,自己便回家务农。既然目标已定,就马上出发。小六子打定主意,先去看看能否找回马儿可否替代脚力,然后再去十八寨安养一番静观世道变化。 一日,小六子独自一人悠闲的来到大泽山下。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越是一个人孤独时,越发对着世态的感触也就颇深。小六子一边摘着山果,一边向那片森林走去。走到林子边,依旧没有听到马鸣鹿呦的声音。小六子也不着急,等到天色已晚也没见动静,于是自己依靠着一棵大树,搭起简易的帐篷来。一连几日,张秉忠靠着打猎和干粮过日子。过了半旬时光,依就没有听到半点动静,仿佛这林子里因他的到来,连鸟儿都不敢相见了似的。小六子有点灰心,正准备收拾行李走人时,只觉得身后有滴答滴答的声音。回头一看什么也没有,自己以为是产生了幻觉,背起褡裢走出了林子。走到林前的空地,依稀听到马儿在打响鼻的声音。这次听的确确实实的,慢慢回过头一看,那金棕色的马儿不就在林边阴暗脚落里站立吗?小六子按下心头狂喜之色,心里想,这家伙果然不是忘恩之物。缓缓的走向前去,见林子里的马没有动静,于是便打了个唿哨。那马儿却是记着这声响,抬了抬头,就这一个动作让小六子越发确定,这马儿没有忘记自己。小六子不敢奔跑过去,生怕惊吓住着马儿,因为父亲曾经说过,老马虽识途,还需慢慢引导。尤其是没有经过训练的马儿,最容易受到惊吓。所以小六子极有耐心的走向前去,缓缓的来到金棕马的面前。依旧像先前一样,缓缓伸出手臂,用手指轻轻触碰着马耳朵。见着马儿没有动静,于是顺着摸着他的下颚。然后又拢了拢码头,摸了摸马的脖子。小六子看他还是温顺的站在自己身边,便低下头,对着马儿说道:好兄弟,你终于等到我来了。这马儿像是通了灵性一样,居然打着响鼻。只听见小六子又说道:你若愿意跟我一起闯天下,就走出这片林子。小六子说完抬腿就往林子前的空地走去,也不回头。用耳朵仔细听后面的声响,果然这马儿慢慢的跟了上来。小六子缓缓的转过身来,轻轻抱着马头说:看来你还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主儿。接下来小六子将这马儿身上仔仔细细全摸个透,然后拍了拍马的屁股说到,跑起来。这马儿撒起欢来围着小六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小六子见时机成熟,立马吆喝住并将身上的布搭放在马背上。走到马儿旁说:别害怕,我们一起去闯天下。那马儿点点头又抬头,小六子见他承欢,一个鹞子翻身落在那高大的马背上。只见那马儿飞腾起四蹄,撒着欢的在草坪上奔驰着。